【資料圖】
中國網財經2月16日訊(記者 杜丁)2月15日是“國際兒童癌癥日”。資料顯示,近30年,我國兒童腫瘤發病率以每年2.8%的速度遞增,每年有3萬到4萬名兒童確診腫瘤。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英文縮寫:ALL),簡稱急淋,是最常見的兒童腫瘤之一,大約每2-3萬名兒童中就有一人發病,占所有兒童白血病中的72.6%。由于發病年齡小、起病急、疾病進展快,急淋患兒及其家庭往往面臨著沉重的治療壓力和心理負擔,也對公共衛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昨日在“2023年國際兒童癌癥日暨腫瘤患兒家庭關愛系列活動”上,中國醫科大學盛京醫院郝良純教授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分析兒童患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原因和以下因素有關:一是父母高齡,例如產婦超過35歲、父親超過40歲;二是環境污染,例如裝修產生的甲醛、苯等,或是不良環境作業,如家長經常接觸油漆等;病毒感染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濫用藥物、吸毒等也可能造成病毒感染。“此外,還有大約5%和遺傳有關,有的人先天易感,這種高危人群是可以篩查出來的。”
對此,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楊麗華教授提醒,家長和社會都要提高對疾病的認識,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中以兩到五歲的患兒比較多。“如果孩子頻繁感染且不易痊愈,反復發熱、腹脹、淋巴結腫大,或有頭暈、臉色不好、乏力、異常出血、皮膚長包等異常情況,就要及時就醫了。”
“有的急淋患兒還表現為腿疼、骨頭痛,走路一瘸一拐,這種容易被誤診風濕疾病,可以通過骨穿進行篩查。”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胡紹燕教授補充道。
而對于急淋的治療,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張瑞東教授表示,未來的治療趨勢是低毒高效——化療越來越少,免疫和靶向治療越來越多。復發患兒常規化療方案獲益有限,新型的免疫治療藥物的出現,會為急淋患兒尤其是復發患兒帶來希望。
對此,楊麗華教授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現在對白血病的診斷越來越精準,有精準的儀器和手段,誤診概率低;治療更加個性化、多樣化,可及性也更高。“目前對急淋的治療主要是聯合治療,化療為主。如果效果不好,再使用靶向藥或者移植。而未來白血病的治療將走向免疫治療、靶向治療等無化療時代。”
據了解,為了更好地支持白血病患兒的康復與成長,在百濟神州的支持下,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聯合宜川縣心方向兒童健康服務中心共同發起了“倍愛成長白血病患兒全程關愛項目”。
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發起人、秘書長劉正琛表示,白血病,尤其是急淋白血病是嚴重威脅兒童生命和生活質量的惡性疾病,然而隨著現代醫療水平的進步,新的藥物和化療方案不斷涌現,護理和輔助治療理念不斷更新,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的治療效果越來越好。
責任編輯:Rex_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