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央廣網畢節4月4日消息(見習記者欒小琳 通訊員李密)走進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朱昌鎮農業科技示范園,集中連片、整齊劃一的高效智慧冬暖式大棚格外氣派。高科技智能化溫室內,幾名工人正穿梭于立體黃瓜種植架之間忙著整枝、打叉。
近年來,七星關區圍繞農業產業鏈整合和價值鏈提升,培育壯大成長性好、附加值高、引領性強的農業業態,助力鄉村振興。
技術人員現場指導 (央廣網發 七星關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據介紹,在農業科技示范園里,植物生長所需的水肥、光照、溫度、濕度等生長要素,由后臺大數據經過分析后,系統能提出合理化調整。園區通過“大數據+”賦能蔬菜種植,利用綜合監測站、傳感器、控制閥等物聯網設備,智能化溫室內的智慧平臺可以實時對農事過程進行監測。
目前,該基地用地507畝,共有57個溫室大棚,種植了黃瓜、西紅柿、絲瓜等多種蔬菜。該園區還與有關公司及機構建立深度合作,引進技術專家進園指導,并圍繞種植共性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農業物聯網系統中的傳感器可以監測土壤水分、溫度、養分含量的變化,以及空氣溫濕度、氣壓、光照強度等數據變化,讓作物會‘說話’,工作人員就能充分掌握作物的生長信息。”園區負責人張維濤說。
科技大棚里黃瓜長勢良好(央廣網發 七星關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現在園區出產的蔬菜主要銷往畢節、貴陽、上海、廣州等城市,為拓寬銷路和群眾增收渠道,園區正加快其他配套設施建設,不斷迎合市場需求,滿足市場供應,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我們圍繞打造智慧農業新高地的目標,如今,已經形成了‘農業+特色產業’格局,以智慧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等‘農業+’的復合業態為亮點特色,全力搭建一二三產融合的高附加值產業發展體系。”朱昌鎮農業服務中心顧海霞表示,通過技術應用,園區讓傳統農業“靠天吃飯”轉變為“靠技術吃飯”,實現了規模、品質雙提升。
下一步,七星關區將進一步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園項目建設,完善基礎配套建設、開展項目招商引資、強化項目服務保障等,推動農業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