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30+N”改革舉措干貨滿滿
每日商報訊 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核心競爭力的風向標。當前,各地都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重點工作來抓,面對這一同題作文,錢塘區將交出怎樣的特色答卷?
打造“最佳營商看錢塘”品牌,這是錢塘區給自己設立目標,旨在將錢塘打造成項目落地最快、法治保障最強、市場活力最足、產業生態最優、親清氛圍最濃的營商環境最佳區,并陸續推動實施了一系列改革舉措。
昨天,錢塘區召開深入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大會,現場發布《錢塘區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進一步分解細化各項改革工作。圍繞政務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經濟生態環境、人文環境五大營商環境的建設,《方案》提出聚焦“十大領域提升”,啟動開展“十大專項行動”,完善“十大改革機制”的“30+N”改革舉措,共涉及111項改革任務和首批18項微改革項目。
這“30+N”改革舉措條條都是干貨,與企業發展和百姓辦事息息相關。比如,“十大專項行動”中,政務服務滿意度提質行動圍繞就近辦、即時辦、網上辦,推出一批“一件事一次辦”,提升一網通辦率等;產業空間保障行動圍繞發展空間需求,堅持拓增量、優存量、提質量“三管齊下”,供地、供樓、供房并行,多措并舉保障優質項目落地;企業“降本減負”提升行動圍繞降低用能、用工、物流、融資、用地、用樓、檢測、排污等方面,梳理、制訂一批降本減負集成舉措。
同時,這些改革舉措還有非常鮮明的錢塘特色。如“十大改革機制”提及,要建立“百場千企”產業鏈(產業生態)對接機制,圍繞構建主導產業生態圈,搭建對接平臺,定期開展產業鏈、供應鏈、金融鏈等供需對接。首批18項“微改革”項目中,錢塘區在全省首創國際職業資格國內“可互認”:生物醫藥行業人才在美國、英國、香港等8個國家和地區取得的國際醫學技術師等35項國際職業資格證書,均可按規定向錢塘區人社局申請認定工程師和助理工程師,認定后可按規定申報更高一級職稱評審;涉訴案款“自動退”加快個人或企業訴訟在法院完成判決后的案款退還速度,目前退費平均時長從32天減少到12天;科創企業上市“加速度”則聚焦企業專利審查耗時久、延長上市時間這一痛點,針對上市沖刺階段的企業實施專利優先審查和快速預審,建立模擬發審會、知識產權“體檢”等機制,幫助科創企業將專利審批時間從18個月縮短為3個月,大大推動了科創企業上市速度。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我們將圍繞‘對標國際一流、錨定全國領先’,推動各項改革落地見效,加快打造一批企業獲得感強、全省影響力大的標志性改革成果,打響‘最佳營商看錢塘’品牌。”錢塘區委改革(數改)專班負責人表示。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