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自門診共濟改革政策在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落地實施以來,寧洱縣醫保局多措并舉扎實推進門診共濟惠民政策落地落實,切實發揮了基本醫療保險互助共濟、責任共擔作用,讓參保職工和家屬及時享受了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紅利。
從2022年12月31日起,寧洱縣正式實行職工醫保門診共濟制度,明確單位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全部計入統籌基金,將普通門診費用納入統籌基金報銷,切實減輕參保人員醫療費用負擔。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等一級及以下定點醫療機構的起付線為30元,報銷比例為60%;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等二級定點醫療機構的起付線為60元,報銷比例為55%;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省級醫院等三級定點醫療機構的起付線為90元,報銷比例為50%,退休人員的報銷比例在此基礎上提高5個百分點。在一個自然年度內,參保人員普通門診政策范圍內費用統籌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額為6000元,已執行的其他門診保障政策繼續執行。
寧洱縣人民醫院醫保科負責人說:“過去,職工醫保的政策主要傾向于大病住院報銷,特慢性病在門診報銷,普通門診的醫療費用由個人自費承擔。實施門診共濟政策后,患者可以在門診進行一定比例的報銷,方便了廣大群眾就近享受醫療服務待遇。”
據了解,職工醫保門診共濟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還能緩解“住院難”的問題。改革前,由于普通門診保障不足,“無指征住院”“掛床住院”“小病住院”等不合理醫療行為時有發生。改革后,參保人在普通門診就可以直接報銷,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此前居高不下的住院率,減輕醫院病床周轉壓力,把優質醫療資源留給更需要的病人。
寧洱縣醫療保障局醫保中心負責人說,此次改革,職工醫保普通門診實現了報銷從無到有的轉變。改革前,職工醫保普通門診只能刷個人賬戶,醫保不能報銷。改革后,醫保基金可以用于支付職工醫保普通門診費用,對符合條件的定點零售藥店提供的用藥保障服務,也將納入門診報銷范圍。更為方便的是,門診共濟政策還實現了醫保個人賬戶共濟,通過賬戶綁定,可將醫保資金進一步延伸到父母、配偶以及子女。
同時,醫保部門改革了在職職工個人賬戶劃入方式。門診共濟實施前,個人賬戶的資金由個人繳納和單位繳納兩部分共同計入。門診共濟實施后,單位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金全部計入共濟統籌基金,個人繳納的則計入個人賬戶。
政策實施以來,寧洱縣職工普通門診結算2.52萬人次,醫保基金統籌支付116萬余元,切實減輕了職工群眾門診就醫負擔,提高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來源:普洱日報 通訊員:周維艷 高夏龍杰 編輯:羅元境)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