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晚,中國著名拳手呂斌將在自己的家鄉浙江永康迎戰泰國選手尤納塔·甘薩,爭奪WBA超蠅量級國際金腰帶。
經歷了去年徐燦、孟繁龍、張志磊等中國頂尖選手的相繼失利,這是中國職業拳擊又一次沖擊巔峰過程中的重要戰役,也是2023年開年以來國內舉行的首場國際性賽事,其意義不言而喻。
呂斌將爭奪國際金腰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搶回失去的時間
作為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拳擊代表隊的明星選手,呂斌彼時遭遇裁判的不公裁決,未能晉級八強。
之后他轉戰職業賽場,第二場比賽就迎來了與WBA時任世界拳王卡尼薩雷斯的PK,雖然第11回合告負,但呂斌的表現可圈可點。
不過,呂斌已經4年多沒有參加大型比賽,其間僅僅在去年10月參與了一場國內的“MAX冠軍賽”作為熱身,如今“復出之戰”就爭奪國際金腰帶,令人嘆服。
“我們要把過去3年的時間搶回來。”在此番哈爾斯·WBA職業拳王爭霸賽的推廣方拳威四海CEO盧小龍看來,如此之快就為選手安排重大比賽,是選手個人的意愿,也是中國拳擊的需要。
“運動員最痛苦的就是沒有比賽……”說到這里,盧小龍仍對徐燦2021年失去金腰帶以及去年復出告負感到懊惱。
“徐燦輸掉比賽,很大程度受困于訓練的不系統、比賽的不連貫,他很難保持狀態。去年的那場比賽,一直帶他的教練富蘭克林就無法前來幫助徐燦備戰。”
而當一切回歸正常之后,拳威四海馬不停蹄開始為旗下拳手安排各種比賽——1月份去了泰國和阿聯酋迪拜,3月份來到浙江永康,盧小龍一言以蔽之,“就是想讓比賽趕緊多起來,把國內拳擊的熱度找回來。”
中國拳擊將和永康長期合作
話題回到此次的拳王爭霸戰,在人口不過百萬的永康舉行頂級體育賽事在過去非常罕見,不過很多人第一時間也會想到永康就是呂斌的故鄉。
當下盧小龍坦言,永康市政府給予了賽事落地最大的支持,同時他也表態,希望賽事能夠豐富當地的文化生活、助力當地的文體發展。
“永康的老百姓想看到家鄉的拳手登臺,永康的體育產業也在積極布局,這是我們將賽事引入永康的一個關鍵點。”
在采訪中,盧小龍還透露了另一個正在推進的計劃——中國職業拳擊和永康之間有望進行一個長線的合作。
“從這場國際金腰帶開始,一直到沖擊世界拳王,這個過程中,我們希望將呂斌的比賽都安排在永康來打。”
在拳威四海以及業內人的預判中,一旦呂斌贏下國際金腰帶,再經歷一到兩場的磨礪,他就有望去沖擊世界拳王的頭銜。
“呂斌本人有這個雄心,我們拳威四海也有相應的資源和經驗去幫助他實現夢想。”盧小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徐燦還有未竟的事業
聊到沖擊世界拳王,就不能回避徐燦——作為過去幾年間中國職業拳擊的旗幟性人物,徐燦經歷了輝煌和低谷,最近的變化是他結婚了。
今年3月8日,徐燦和女友領取了結婚證,他在朋友圈中留下了這么一段話:人生中已達成的兩個心愿,一是拿到世界冠軍,二是娶她。
外界為徐燦高興的同時,也在思忖曾經的拳王是否還能再次贏回金腰帶。
對此,盧小龍看得很開,“兩者之間沒有什么必然聯系,過去徐燦的生活中除了拳擊還是拳擊,但到了一定的年齡你需要組建家庭,我也希望有人能夠陪伴他,寬慰他,這是一件好事。”
攀談間,盧小龍透露,徐燦上次比賽受傷痊愈后就在云南高原開始了恢復訓練,關于何時辦婚禮,“我問過他好幾次了,等著送紅包呢,但他一直沒說。”
或許徐燦心中還有未竟的事業,還要繼續拼下去。
“只能贏不能輸”的困擾
對于徐燦這一路走來的不易,盧小龍看在心里,他坦承連續失利對于一個拳手的影響很大,他也最清楚,在拳擊運動還不夠普及的中國,一個挑大梁的拳手所背負的壓力。
一方面,中國職業拳擊起步較晚,和海外拳擊發達國家相比,全方位都有很大差距,正因為如此,中國選手想要打到世界頂尖水平,付出的會更多。
另一方面,所有的目光都會聚焦在一個、兩個拳手身上,頂尖的中國拳手往往到了一個“只能贏不能輸”的心態中。
盧小龍非常理解拳手,但更強調中國拳手必須迎難而上, “很簡單,只有你在世界舞臺上打出名堂,那所有觀眾不都瞅著你嗎?”
“不是沒有拳手和我聊過,輸了一場就被外界質疑,他們心里也不好受,但你不能說委屈,恰恰得用更好的表現來回應國人的期待。”
中國拳擊沒有捷徑能走
關于中國的職業拳擊為什么沒有更多人能站出來,外界有一種觀點——中國有實力的拳手還是太少了。
但盧小龍并不認可,“其實中國不是缺少有潛力的選手,恰恰是因為比賽太少,沒有可以供他們磨礪與提升的舞臺,沒有這樣的舞臺,媒體和觀眾也就無從了解他們。”
事實上,過去幾年的蟄伏期,拳威四海旗下的M23戰隊已經悄悄實現了人員的迭代,眼下除了呂斌之外,張兆鑫也打過世界金腰帶,哈斯、陶忠超等新人也不斷涌現出來。其中陶忠超是拳王熊朝忠的侄子,只有20歲。
看著這些年輕人,盧小龍滿懷憧憬,“中國這么大,是不缺可造之才的,迫切需要的是推動他們上升的土壤。”
但不可回避的是,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中,職業拳擊的路并不好走,收入來源相對單一,主要還是依靠冠名等商業贊助,此外還有少量票房收入。
這樣的情況下,致力于職業拳擊發展的拳威四海是否在拓寬收入來源上做更多考量呢?畢竟過去國內不乏各種空有噱頭、含金量不高的跨界娛樂賽事出現。
“我認為現在不是挖空心思想怎么賺錢的時候,凡事都要符合市場規律。贊助商、觀眾都不傻,還是得先擴大拳擊的影響力,有了更多的好拳手、更多的冠軍,才能從量變到質變,我們的行業才能有收益,整個盤子做大了,怎么去賺錢還是難事嗎?”
聽上去,盧小龍有些“認死理”,他相信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拳擊運動蓬勃發展、市場走向成熟之后,才是從業者收獲的時候。
“等到我們有了更多明星選手和賽事,有了更多的受眾,相應的賽事版權、贊助、衍生品都能產生效益,這是一條必須去走的路,沒有捷徑。”
再次照亮中國拳擊的曙光
眼前的盧小龍風淡云輕,但圈內人都知道他一直在用其他的生意貼補拳擊,他一點都不著急嗎?
“以前很急,但各種理想化的想法都被現實磨平了。”
“(這幾年)我們的冠軍沒了,之前吹過的牛(到2023年為中國培養5位世界拳王)也吹破了,同時新生代失去了快速成長的契機,老拳手的狀態在下滑……”
“可以說中國拳擊的一鍋水好不容易燒熱了,現在又涼了,但你必須面對,大不了重新來過。”
2018年,盧小龍打造M23戰隊時就有所指——到2023年12月31日,要為中國培養五位中國的世界拳王,2019年徐燦贏下WBA金腰帶,并連續兩次衛冕也讓中國拳擊的關注度彼時達到巔峰……
現在,呂斌的永康之戰可以被當作再次照亮中國拳擊的第一道曙光——贏下金腰帶一定程度將提振行業與從業者的信心。
當然,經歷了浮沉之后,中國拳擊人也不僅僅聚焦于這一場比賽,會看得更遠。
在盧小龍的腦海里,中國拳擊需要做更多有益的嘗試,一如他之前提到的與永康的長線合作,讓賽事更多去扎根某個特定的城市,與城市的發展戰略相結合。
“過去我們辦賽總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其實不能給當地留下更多東西,如果賽事能夠和一座城市進行強綁定,不僅能豐富城市的業態,促進文體產業的發展,甚至讓拳擊成為一座城市燙金的名片,同時有利于整合當地更多的資源來推動賽事和這項運動的發展。”
中國拳擊任重道遠,但從眼下的比賽、從永康開始,即將邁出嶄新的一步。(澎湃新聞記者 陳均)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