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總統尹錫悅訪美大談韓美同盟,準備為韓國企業尋找新的發展空間時,卻迎來了三星電子、SK海力士一季度業績的慘烈下跌。在外媒近日的報道中,上述兩家韓企均已被美國拜登政府要求站在美國一邊,不得在美光中國市場遭禁的情況下搶占市場空缺。
(資料圖)
在4月27日下午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在回應上述相關新聞報道時說,近期相關國家芯片產供鏈企業的營收和利潤大幅縮減,美方強推“脫鉤斷鏈”是重要原因。束玨婷還引用相關評論表示:這是美方搬起石頭砸了盟友的腳。
4月27日,三星電子披露了2023年第一季度的財務報告。報告期間,三星電子營業利潤為 6400 億韓元(約 33.15 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 95%,為 14 年來的最低紀錄。其中,芯片業務出現了 4.58 萬億韓元(約 237.24 億元人民幣)的虧損,而去年同期該業務有 8.45 萬億韓元的利潤。前一日,SK海力士也披露創紀錄的季度運營虧損。財報數據顯示,一季度SK海力士虧損3.4023萬億韓元(約176億元人民幣),而上年同期則盈利2.9萬億韓元(約150億元人民)。
兩家韓企業績的暴跌與行業周期相呼應,但也與美國強推“脫鉤斷鏈”擾亂全球半導體產供鏈有直接關系。根據報道,三星電子與SK海力士均已在中國設廠,不但以中國為重要的出口市場,而且已與中國產供鏈緊密捆綁在了一起,成為其全球生產布局的重心?!董h球時報》記者也關注到,在4月27日發布的財報中,三星電子在展望二季度時仍寄望于借助中國市場扭轉下滑的業績。
作為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存儲芯片企業,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的業績暴跌出現在美國對華半導體產業打壓的大背景下。近年來,韓國包括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在內的半導體企業已多次被強迫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不但面臨著市場受損的風險,而且以中國為生產基地的產能及技術更新也將受阻,從而造成市場競爭力的下降。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李崢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韓國芯片企業處于產業鏈的中游,上受制于美國的先進技術,下又深深依賴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同時又面臨著來自中國企業競爭的壓力。因此,在美國強迫盟友在半導體產業上對中國“脫鉤斷鏈”的過程中,造成了韓國非常尷尬的兩難處境。
束玨婷27日表示,芯片產業鏈的發展得益于高度全球化,得益于各國基于比較優勢的分工協作。近年來,美方不斷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等措施,甚至不惜犧牲盟友利益,脅迫一些國家對中國采取貿易保護做法,人為推動產業脫鉤斷鏈。美方的做法是典型的科技霸凌,嚴重干擾企業間正常經貿往來,破壞市場規則和國際經貿秩序,威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韓國《中央日報》社評中認為,韓國企業既要觀察美國的要求,也要看有市場和工廠的中國的眼色行事。從國家立場來看,韓國奔向美國主導的供應鏈,但又不能忽視與中國的經濟合作關系。因此,韓國經濟不應該成為中美霸權競爭的犧牲品。彭博社在26日的報道中說,盡管拜登敦促韓國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立場,但尹錫悅還是要在其主要安全盟友美國和最大貿易伙伴中國之間尋求平衡。一邊是安全,一邊是貿易,尹錫悅訪美需斟酌。
《環球時報》記者關注到,美國強迫盟友對中國實行貿易保護的作法,損害的不只是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的業績,而且波及到了韓國的整體宏觀經濟。
韓國銀行剛剛發布的經濟數據顯示,一季度韓國GDP以0.3%的季度環比增長,勉強將韓國經濟從衰退的泥潭邊拖出。而令人關注的是,一向被韓國經濟引以為傲的出口拖了GDP的后腿,一季度對韓國GDP的貢獻是-0.1個百分點。
雖然對中國連續出現月度貿易逆差,不過2022年,中國仍然是韓國第一大出口國,規模達到1558億美元,高于韓國當期對美國和日本的出口之和。而更重要的是中國在過去幾十年里一直是韓國的黃金市場,2001年直到2022年,韓國對中國的貿易順差累計達到6816億美元,占總貿易順差(7462億美元)的91.3%。而貿易順差則直接計入GDP數據當中。
遼寧大學美國與東亞研究院院長呂超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說,尹錫悅在內的韓國歷任政府對中國市場的重要性都心知肚明,但在尹錫悅外交向倒向美國的時刻,這種認識成為其心中說不出的痛。束玨婷27日呼吁,有關國家政府和企業從自身長遠利益出發,共同捍衛自由貿易規則,共同構筑安全穩定、暢通高效、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