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寧大連的長海縣有一個美麗的海灣,是東亞江豚棲息的樂園,每年的4月份它們就會成群結隊地來到這里繁衍生息,到十月份的時候再帶著小寶寶們一起離開。
(資料圖)
江豚正值生產期
“好月嫂”上線守護
東亞江豚是國家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由于其數量一直呈下降趨勢,東亞江豚已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而江豚們年年的如期而至,是因為這里有一位江豚守護者,他叫梁澤業,從事休閑漁業的他,在十三年時間里,出海多達900多次,追尋上千只江豚生活習性、行動軌跡,愛護、守護著每年來此的江豚們。
早上天剛亮,老梁就駕駛著小船來到他承包的海灣,因為他的“朋友們”現在已經進入到繁育關鍵期,這個時候需要老梁這個“月嫂”精心的照顧與呵護。
大連長海縣居民 梁澤業:正好這幾天到了產期了,它們也比較著急,它著急我也著急。因為自己的孩子要生產了,人家要看護好,人家想著吃得怎樣,有沒有外部的干擾環境,應該算是比較上心點,過了坐月子期這還好點。
擔心江豚們吃不飽,老梁還精心準備了營養小點心給正在生產期的江豚們加餐。在喂給江豚之前,細心的老梁還要仔細地檢查,因為可愛的江豚還是挑食的小家伙兒。
大連長海縣居民 梁澤業:把黑魚挑出來,黑魚刺硬扎嘴它不吃。它只吃黃魚,而且必須得新鮮。對于食物的要求特別高,必須是新鮮的、肉多的、鮮美的吃,像這種刺比較硬的都不吃。
一切準備就緒后,老梁拿出他特制的哨子呼喚他的朋友們。這個哨子可不簡單,為了跟這些江豚們更近距離地接觸和互動,梁澤業專門向水族館的海豚馴獸員們學習如何與海豚交流,當他得知哨子的聲波和海豚的聲波接近,就委托朋友定制了一款特殊的哨子。
吹了幾次,還不見江豚的身影,這讓老梁有些焦急,老梁告訴記者每天早上八九點都是江豚覓食的活躍期,往常一吹哨江豚們就會從四面八方趕過來圍著他的小船嬉戲跟他打招呼。
大連長海縣居民 梁澤業:今天有點霧,氣壓比較低,而且東風對它都有影響。就是懶懶散散的不活躍。
老梁只要看到海面上有浪花翻動,就趕緊拿出望遠鏡觀察。直到“小灰灰”的出現,老梁才松了一口氣,臉上的笑容也浮現了出來。
大連長海縣居民 梁澤業:小灰灰。這是小灰灰新找的朋友。小灰灰今年剛成熟,今年三歲多。
看到“小灰灰”的老梁心情也變好了,給我們講起小灰灰的故事。小灰灰的媽媽是老梁最早認識的江豚,自從小灰灰出生后,就一直跟著媽媽每年來到長海縣。而去年小灰灰的媽媽去世了,悲傷的小灰灰把老梁當成親人,每天都在海灣里等著老梁,在老梁陪伴下小灰灰今年找到“女朋友”,又開始新的生活。
大連長海縣居民 梁澤業:它和人這是一樣的,它有了自己的感情喜怒哀樂,有悲傷有快樂。現在就說和它在一起時間長了,每一種東西一起分享。說它不快樂,你逗它,它可能就高興了。然后看到我不高興的時候,它還逗逗我。
用心守護
為江豚排除風險隱患
江豚又被稱為“微笑天使”,十多年來,老梁和他的江豚互相陪伴,也產生深深感情,老梁也把這些江豚們當成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看到小江豚出生的時候,老梁也格外的緊張,無論多忙多累,只要天氣允許,老梁每天都要出海來看看江豚們的狀態,看看是否有異常和危險。
隨著一只只江豚吃飽了、玩累了潛回水下休息后,老梁也開始另一項工作,檢查海灣里是否有對江豚造成危險的吊繩和網籠。老梁給記者看了一段視頻,這是他前兩天出海時,在周邊海域發現了一只死掉的小江豚,這讓老梁心疼不已。
大連長海縣居民 梁澤業:特別特別傷心,就像自己的親人朋友離開一樣,真的很遺憾。我們檢查了一下是沒有外傷,但是尾部微微有點勒痕,可能是在下面籠網繩纏上去窒息的。鯨類只有前進沒有后退,它可以拐彎就是退不了。在海里面游的時候,那種浮游的繩子漂浮在那,纏上去打結之后就會窒息。
為了減少其他的江豚受到同樣的傷害,老梁喊來村里的村民跟他一起再細致地檢查一遍他所承包的這片海域,尤其是在小江豚出生的這個關鍵時期,老梁要盡一切可能排除隱患,為它們打造一個安全的生長環境。
吊繩和網籠是最大的安全隱患,在老梁承包的這片海域內雖然嚴格禁止下籠下網,但海域面積大,無法做到實時監控,被偷偷下籠下網是常有的事。老梁告訴記者,海面上出現的浮球下面通常就會有網籠和吊繩,在仔細檢查一圈確定沒有危險后,老梁立刻開船返回岸上,因為通過今天的觀察他發現了一個新問題。
大連長海縣居民 梁澤業:馬上生產了,生產的食量會偏大,從4月份到現在過來以后已經三月了,把海底的餌料吃到差不多少了,所有現有的餌料供應量也是適合這100來條在這生活了,再多就不夠吃了,它生活不了,所以走了一部分。
今年四月初老梁承包的這片海域共來了400多頭江豚,而現在一下子就離開了近300頭,這讓老梁既心疼又自責。回到岸上后,老梁立刻找來跟他一起保護江豚的村民們來商量解決的辦法。最終,他們決定需要加大魚礁投放的數量。老梁告訴記者,目前市面上的魚礁都是針對養殖海參和海膽的,并不適合江豚的生活習性。老梁憑借著多年對江豚們的了解,決定自己設計魚礁。
大連長海縣居民 梁澤業:這是我們傳統魚礁,每個正面體4個正面體,為了流水緩沖,留4個洞,每面都有方孔,通過流水小魚都在下面,魚在b6區里面存住,江豚就有吃的了,但是現在改變了一下,把兩個方向變成圓洞,圓洞而且直徑在0.5以上的,而不對稱的既保留了小魚,又讓江豚順暢地通過。
設計好魚礁后,老梁連午飯都沒吃就直接來到了制作魚礁的工廠,將每一處細節都一一交代清楚,在選擇最環保、堅固的材料后,才放心離開。
大連長海縣居民 梁澤業:為了自己的孩子,我們把江豚當做自己的孩子,為了自己的孩子必須要用最好的最環保的,對它最適合的。
與江豚彼此治愈
建立信任和感情
魚礁通常是水泥和貝殼粉混合制成的,一般沉放在海底,能夠吸引魚群,讓江豚有充足的食物。回到工作室后梁澤業開始算起了賬,新訂的魚礁需要近200萬元,還需要去銀行貸一部分錢,即便投入這么大老梁卻沒有絲毫的心疼和猶豫。
是什么讓老梁如此心甘情愿地做這一切,還要從2009年,老梁與江豚再次相遇說起。
今年49歲的梁澤業是土生土長的長海縣人,父親就是靠打魚為生,1996年,轉業回島的老梁子承父業,也做起了魚類養殖生意,但讓他沒想到的是,2001年,生意虧本的他竟然負債高達100萬,那幾年老梁心情十分低落,直到2009年,他再次遇見了一群江豚。
老梁第一次遇到江豚的時候,還是在1979年,當時5歲的他跟著爺爺出海,遇到了上萬只江豚在海面上嬉戲的壯觀場景。但后來隨著海洋漁業過度開發破壞了海洋環境,江豚也逐漸消失在視野中。然而時隔30年,江豚的再次出現,不僅讓身處低谷的老梁看到了新希望,也轉變了他的想法,此后,他將承包做養殖和海釣的海域慢慢改為了江豚的保護區域。
梁澤業:海洋給了我們人類一個生存的機會,提供大量的食物,我們漁民一直是在那兒索取沒有回報,怎么能回報海洋,從索取到保護,就想到了轉型,漁業轉到休閑漁業,往這個方向發展。
從此以后,老梁每年都要出海70多次來追尋江豚出現的軌跡,根據天氣和潮汐的變化,計算江豚的行動規律。為了跟江豚互動建立信任關系,老梁跟海洋動物專家學習江豚習性和恢復海洋資源的相關專業知識,在老梁的努力下,他承包的這片海域,江豚的數量也從2009年的三五頭增加到400多頭。
老梁的舉動,不僅為江豚提供了更好的棲息地,隨著江豚的到來,也吸引了很多游客,老梁做起的休閑漁業,也漸漸讓他的外債一點點還清了。除此之外,老梁也在慢慢影響他身邊世代以漁業為生的村民們,帶動他們加入到保護江豚的隊伍中來。
從觀看江豚的注意事項到江豚的生活習性,老梁講解得十分認真和仔細,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跟他一起來保護江豚。周圍村民從不理解到觀望,再從觀望到加入。今年六月份老梁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牽頭成立了大連市長海縣海洋哺乳動物保護協會,現在會員人數達到了50多人,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
大連市長海縣居民 叢云龍:這幾年我們在海上看江豚,它可以跟人類有一個很好的互動,可以共存,特別可愛,所以我們要加強保護自己的海域、環境,讓它每年都來,讓更多小伙伴們看一看我們美麗的江豚。
老梁告訴記者,能和江豚建立起信任和感情,其實并不容易。但一旦信任建立,看著一只只可愛的海洋精靈圍繞著人類嬉戲,會讓他的內心充滿對生命的感動。而成立協會的初衷也是希望通過更多人的力量來傳遞愛護海洋動物的聲音。
放眼大海 心系生命
近年來,長海縣通過海洋環境治理,海洋中的生物資源也越來越豐富,良好的生態環境為江豚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現如今,每年來到長海縣的江豚數量達到上千頭。2022年長海縣專門設立了江豚洄游保護區,讓這些可愛的海洋精靈們可以安全快樂地在這里繁衍生息。
梁澤業愛江豚,他和協會團隊成員們一起保護海洋哺乳動物,讓他們更好地繁衍壯大,其實,他們是國內眾多海洋生物多樣性和環保公益人士中的一員,他們堅信人類與海洋的共生發展,致力于推動和宣傳海洋保護。他們放眼大海,心系生命,腳踏實地,從一件件具體的小事成就出造福后代的大事、好事。祝福他們未來遇見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助力這份有生命力的公益事業。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