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黔西南州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不斷創新戰法措施,接續抓好就業幫扶工作,實現脫貧勞動力(含監測對象)外出務工35.17萬人,比2021年增長11.65%,讓脫貧人口牢牢端穩就業“飯碗”,通過務工增加了收入,為防止返貧致貧提供了堅實支撐。
提高品牌響度,增強就業促進能力
全面打造“政策快兌”品牌。創新開展“一進兩送·助企紓困——人社政策找企業活動”,主動進企業、送政策、送服務,通過穩好企業穩住現有崗位。2022年以來,深入500余家企業宣講政策,失業保險穩崗返還3467家企業,通過失業保險費率降低政策為企事業單位減負。
(資料圖)
全面打造“勞務輸出”品牌。聚焦“以縣為單位將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組織化提升到70%以上”目標,制定勞務品牌認定管理辦法,明確州級勞務品牌認定標準和激勵機制,推動勞務品牌發展,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強化有組織勞務輸出。目前,認定州級勞務品牌10個,2022年促進跨省外輸就業30余萬人,有組織輸出到省外20余萬人。
全面打造“特色技能”品牌。聚焦圍繞“四新”主攻“四化”,印發職業技能培訓品牌建設實施方案,通過以產定培、按需送培、協作促培,幫助群眾掌握“一技之能”,培養更多滿足產業發展需要和市場需求的勞動力。2022年開展培訓29000余人次。
提升服務力度,增強就業供給活力
深入實施“夯基”行動。全州所有鄉鎮(街道)、村(社區)實現基層就業工作平臺全覆蓋,36個易地扶貧搬遷居住區實現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全覆蓋,建成勞務公司34家、勞務合作社525個,培育勞務經紀人408名,構建形成政府引導、市場發力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
深入實施“送崗”行動。結合“10+N”系列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圍繞大型專場招聘與小規模“周周招聘”“天天招聘”和“線上線下結合”(直播帶崗與線下招聘),組織招聘會375場次,拓寬了群眾就業渠道和擇業空間。
深入實施“化險”行動。著力抓好2021年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問題,持續實施搬遷群眾“就業險”“安居險”,防范化解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失業減收和安全風險。
提增幫扶溫度,增強托底保障效力
做實載體建設。規范就業幫扶車間認定管理,為有就近就地就業意愿的群眾提供就業機會。目前,全州認定就業幫扶車間141家,累計吸納就業11357人(其中,脫貧勞動力2602人、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2082人)。加大鄉村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對通過市場渠道難以就業的就業困難群眾提供托底性幫扶。目前,鄉村公益性崗位安置5.91萬人。
做實創業引導。持續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氛圍,扶持群眾自主創業帶動就業。目前,全州建成創業孵化基地13個,在孵實體365家,建成農民工創業園9個、創業點34個,發放創業擔保貸款、自主創業補貼、創業場租補貼等2.16億元。多形式引導農村勞動力返鄉就業創業2.28萬人。
做實返鄉監測。結合疫情形勢,及時啟動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監測工作,以村為單位逐人登記、逐級匯總,精準介入“1311”就業服務(1次政策宣傳、3次崗位推薦、1次職業指導、1次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返鄉的4.5萬人基本就業,并持續跟蹤暫不具備就業條件和無就業意愿勞動力,嚴防大規模、長期性失業風險。
提級協作廣度,增強多維穩崗合力
加密區域協作。深化“黔惠協作”,分別在惠州市和州內建立“一縣一企”穩崗就業基地14個,通過東西部協作,幫助農村勞動力到廣東省就業15723人(其中,脫貧勞動力13028人)。同時,將勞務協作關系拓展到4省14市,并依托20個駐外協作站,做好異地穩崗服務工作,實現脫貧勞動力外出務工35.17萬人,比2021年增長11.65%。
加密部門協作。春節后,聯合交通、公安、衛健等部門,采取包機快送、專列直送、客車護送、自駕幫送,幫助16.31萬返鄉過節勞動力迅速返崗,新增幫助1.19萬人外出務工。聯合產業、項目等行業主管部門,圍繞保障企業用工,組織專場招聘會23場次,提供崗位信息1.83萬個。
加密上下協作。搶抓新國發2號文件機遇,積極向上匯報對接,謀劃的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獲得全國20個、貴州唯一的試點。層層壓實責任,州縣鄉村四級聯動,接續開展“溫暖留崗行動”“穩崗就業增收八大行動”,保障了有勞動力的脫貧家庭、易地扶貧搬遷家庭實現“一戶一人以上就業”,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