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年之計在于春,為確保興義市水稻育苗基地(一期)項目能正式投入使用,近日,市農業農村局深入基地施工現場,與項目負責人面對面溝通,推進項目建設收尾工作。
近年來,興義市持續推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旨在提高糧食產量與生產效率,助力農戶增產增收。市農業農村局自2022年底開始投入建設興義市水稻育苗基地,基地實施地點選在氣候適宜、生態環境優良的則戎鎮臥戛村。
市農業農村局高級工程師徐道藝向記者介紹:“為了加快興義市水稻全程機械化種植進程,我們在則戎鎮臥戛村修建了水稻育苗基地,將進一步加快我市水稻種植從傳統種植方式向現代農業種植模式的轉變。以前,水稻育苗都是在老百姓的田里分散育苗,這樣對我們統一推廣‘良種良法良技’造成了制約,現在通過建設基地,我們就可以把全市的優良品種進行統一育苗、統一機插、統一管理,從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種植方式,向現代農業轉變,全程通過機械化作業來實現,減輕老百姓的勞動量,提高生產效率。”
據了解,興義市水稻育苗基地總占地面積80畝,分為三期建設,現已建成一期項目約23.19畝、規劃大棚共7座,總建筑面積8317.54平方米,目前正在完善后續生產配備設施,預計2月底完工,將解決今年興義市7000畝的水稻全程機械化種植任務,為大面積推廣農業機械化打下基礎。基地建成后不僅能高效培育水稻秧苗,還能通過輪作的方式,培育蔬菜瓜果,提高大棚的利用率。
黔西南州弘承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登彪說:“水稻育苗基地投產以后,在育苗方面,我們三條生產線上每條需要6人,共18人,再加上臨時工,每天用工大約30人。水稻育苗時間大約兩個月,我們會根據市場的需求,選擇一些蔬菜類、水果類來種植,每年這樣循環做,提高大棚的利用率和生產效率,增加經濟收益。”
責任編輯:Rex_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