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昌盛(中)在指導果農修剪枝條
【資料圖】
“由于枝條沒有修剪好,加上施肥沒跟上,你們不要看現在花開得好,但滿樹花不得滿樹果,就算結果子了,果小果僵,賣不起好價錢的。”連日來,貞豐縣白層鎮、永豐街道等地種植的李樹花開滿山,黔西南州級科技特派員、貞豐縣林業局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韋昌盛走進田間地頭,為果農解決難題。“疏花疏果工作量大,樹上動不現實,只能動地上,在滴水線上施高氮的復合肥,以迅速給樹補充養分。”
李子是貞豐縣的大產業,現種植有23萬畝,很多農戶種植李子實現了增收致富。而在其中,如韋昌盛等科技特派員發揮了積極作用。
貞豐縣山多地少,很多地方石漠化嚴重,作為土生土長的科技特派員,韋昌盛以石漠化綜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復為基礎,將研究成果應用到林業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中。如他對北盤江干熱河谷困難立地條件植被恢復技術及模式的研究,為貞豐縣北盤江沿岸的“一江三果”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在助推極困鄉魯容鄉脫貧攻堅中,他的干熱河谷造林技術發揮了關鍵作用,使以前北盤江干熱河谷造林成活率從60%提升到現在的90%以上,打破了冬季造林的傳統,延長了造林作業時間,減少了造林風險。
“針對魯容鄉的實際,我還在納翁和卡務兩村規劃了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5.5萬畝,積極發展櫸木、降香黃檀等鄉土珍貴樹種,盤活搬遷百姓的‘三塊地’,成功地解決了搬遷土地閑置和項目土地短缺兩方面的問題,并為扶貧搬遷人員提供持續穩定的經濟來源。”韋昌盛說。
據統計,2008年以來,韋昌盛與同事們一道,推動貞豐縣發展花椒產業10萬畝、李子產業23萬畝、無患子產業4萬畝、芒果產業3萬畝、百香果產業2萬畝。
白天在田間地頭開展科技服務,晚上就埋頭思考抓科研。針對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各類問題,韋昌盛用心專研,先后主持完成省星火計劃科技扶貧項目《高檔花卉、早熟蔬菜高效種植科扶貧示范》,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計劃項目《貞豐縣特色中藥材——頂壇花椒及砂仁豐產栽培技術研究及示范》,州社會發展攻關項目《貞豐縣北盤江干熱河谷困難立地條件植被恢復技術及模式研究》,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范項目《花椒培育技術推廣示范》《頂壇花椒標準化管理示范》,貴州省特色產業研發項目《頂壇花椒定向培育研究與示范》《省級花椒示范園建設》。
除此之外,韋昌盛還主持編制了《貞豐縣四月李栽培技術規程》《頂壇花椒低產林改造及豐產栽培技術規程》,較為系統地研究了花椒成花過程管理、花果期養分調控、花椒結果枝培育及干熱河谷花椒旱季管理技術。
工作30年來,韋昌盛走遍貞豐縣的山山水水,最熟悉北盤江兩岸的一草一木。他帶領林業技術人員,活躍在田間地頭,為群眾解決生產中存在的技術難題。
“韋工帶著我們發展四月李、無患子,手把手教我們育苗、種樹和管理,使我們成為產業發展帶頭人,他的努力使北盤江兩岸從以前的荒山野嶺變成今天的綠水青山。”說到韋昌盛,沙坪鎮里懷村村民陸正學很感激。
每年產業發展的時間節點上,韋昌盛會到各產業基地、重點村寨開展技術培訓,不但較好地解決了生產實踐中出現的各種技術難題,使群眾通過掌握林業適用技術發家致富,還對貞豐縣生態建設與林業產業發展進行較為系統的研究,為貞豐林業的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每年至少組織林業適用技術培訓15次,培訓林業技術骨干60人次,解決農戶產業發展難題900人次以上。”
韋昌盛的努力也得到了群眾和組織的認可。先后獲得“貴州省綠化先進個人”“最美林草科技推廣員”“2021年度全省特色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