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公安部持續定點幫扶和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下,貴州省黔西南州乘幫扶東風,強基礎、樹品牌、優服務、暢銷路,打通特色農產品銷路,助推鄉村振興大發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打造農產品地域IP,“叫響”金州特產品牌
4月的普安縣,迎來了采茶旺季,起伏的茶山連綿蒼翠,整座小城氤氳在茶香里,在該縣江西坡茶場,擠滿了前來收購鮮葉的茶商。
茶園基礎好、采收時間早的普安茶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茶商前來‘搶茶’。茶農羅雷介紹,“現在普安的茶葉根本不愁銷路,普安紅的品牌響當當的。”
制茶、分揀、打包、貼標、裝車……在位于普安縣普夷堂茶葉科技公司,伴隨著制茶機器的全自動工作,一袋袋包裝精致的普安紅從生產線上出來,發往全國各地。
2021年,在公安部的牽線搭橋下,東部優強企業金恪集團與普安縣達成茶產業項目合作,建設普夷堂茶業,打造集茶葉種植、生產加工、茶及茶衍生品研發、茶文旅、茶康養一體的現代化綜合茶企,助力普安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讓一片茶葉走出大山。
與“普安紅”走紅市場一樣,獨具黔西南特色的農產品安龍林下菌、興仁薏仁米、興義百香果、普安小黃牛……成了黔西南州鄉村產業振興的新“主角”,也從深山地頭走上了全國各地的餐桌,讓各地群眾的餐桌上增添了黔西南州鄉村振興“味道”。
“黔西南的刺梨果凍小零食好吃的哩,每年我都要買上不少。”北京的蘇先生對黔西南的特色農產品零食夸贊不已。
乘幫扶“東風”,讓農產品銷路更暢通
4小時的直播活動,累計吸引540.7萬網友觀看,在線下單超10萬單……4月中旬,“鄉村振興·公安在行動”公安部定點幫扶專場直播帶貨活動在快手“警網優選”直播間開展,普安紅茶、烏金土雞、雞樅油辣椒等黔西南土特產賣出828萬元。
開播36分30秒,銷售額過百萬;開播58分30秒,銷售額200萬……網友們紛紛加購下單,烏金雞、猴頭菇薏仁面、土紅米、牛肉干等多個熱賣品很快被搶售一空,手速慢一拍的網友追問,“還有嗎?能補貨嗎?”聯系供貨商補倉后,新一輪“3、2、1,上鏈接”響起,網友紛紛加購下單。
“這些烏金雞都是在我們貴州深山基地散養的,吃的是五谷和林間的蟲草,喝的是山泉水”。直播間上架的烏金雞、普安紅茶等農產品,大多來自公安部定點幫扶地區貴州興仁市、普安縣等地。
在直播連線中,公安部掛職干部、興仁市大山鎮老里旗村第一書記姜有亮也向網友們介紹了當地農特產,每天山里來、田里去,與農戶“打交道”的他對農產品的“賣點”了然于胸,熱情向廣大網友推薦。
近年來,公安部以支持薏仁米、萬畝茶園、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發展壯大為帶動,實施幫扶項目,不斷拓展消費幫扶渠道,幫助定點幫扶地區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
乘幫扶“東風”,警網優選“助農直播”平臺將常態化助力黔西南特色農產品走出大山,讓黔西南州特色農產品暢銷有“路”,助力黔西南州鄉村振興。
做優農產品服務,擦亮“黔貨出山”金字招牌
地標性特色農產品品牌有了,如何完善產業服務體系,提升產業配套基礎建設,擦亮“黔貨出山”金字招牌?
黔西南州不斷推動農業產業化,從生產型向經營型持續轉變,農產品產業鏈不斷延伸,精加工、生鮮、冷鏈等供應鏈高效完善,做優產品服務。
2020年7月,興義市敬南農業產業園建成使用,成為全州農特產品交易中心和果蔬產地初加工冷鏈物流中心之一。
園區建設有大型冷庫、畜禽屠宰區域、水產交易中心、魔芋加工廠、食品檢測檢疫中心農副產品交易中心等多項設施。在這里,黔西南州農產品的市場準入得到有力的監測和檢驗,并通過標準化加工和快速配送,讓黔西南州的生鮮等農產品有序地快速配送到消費者手中。
4月11日,“鄉村振興·公安在行動”公安部定點幫扶專場直播帶貨活動,在公安部掛職干部、興仁市大山鎮老里旗村第一書記姜有亮熱情地介紹和主播的“強烈安利”下,烏金雞就銷售了2600余單。
為保障此次助農直播產品中唯一的生鮮產品——烏金雞能及時送到顧客手中,直播方與順豐物流達成合作,采取直播收到訂單與物流打包發貨同步工作的模式,力爭第一時間將新鮮的烏金雞送到全國各地。
“這邊需要冰塊!多拿幾個泡沫箱過來。”“仔細檢查一遍包裝,再貼碼。”在敬南鎮農業產業園區,興仁的烏金雞在園區畜禽屠宰區域宰殺后,通過冷鏈公司打包后在由順豐快遞寄出。
“昨天剛下單,今天就收到了,包裹拿到手,冰袋還冰著呢!現在的物流真給力!”來自浙江杭州的雷先生在直播間下訂單后,第二天一早就拿到烏金雞。
隨著黔西南州農產業配套基礎建設越來越完善,農產品原材料經過精加工、冷鏈生鮮運輸等運行后產生了大價值,靠著深加工和完善的物流配套服務,黔西南州的小黃牛、烏金雞、蔬菜瓜果走向了全國消費市場,成為“黔貨出山”的“活招牌”。
產業振興“動能”十足,群眾攜手致富信心滿滿
農業產業有特色,旅游發展有聲色。近年來,黔西南州不斷深化農村改革,探索以群眾為主體,創新鄉村振興工作機制,在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黔西南涌現出一批美麗鄉村和特色民族村寨,旅游產業動力十足。
興義納灰村、冊亨陂鼐布依古寨、興仁鯉魚村、貞豐納孔村……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打造農文旅“田園綜合體”,建設集民宿、研學、養生、文創等為一體的特色旅游區,讓當地村民享受到了旅游紅利。
“我家民宿就在萬峰林內,附近有山有水、氣候涼爽,這樣的環境吸引了不少游客。每到周末和節假日民宿都是客滿,趕上村里發展的好時機,我們家日子越過越紅火。”興義納灰村村民吳尚連說,在村里的規劃下,他在家里一樓開起了小賣部,還把二樓打造成民宿。
生活在冊亨陂鼐古寨的布依族婦女依托村里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古寨歷史文化底蘊,組成了一個獨具特色的“女團”。她們把喂養的土雞、土鴨賣給餐廳,將具有布依族特色的扎染產品進行集中售賣,為助推鄉村振興增添了一抹亮色。
曾經是貧困村的興仁鯉魚村,依托國家政策支持,堅持走生態發展道路,現已變成人均收入超1.6萬元的小康村。“每逢節假日就會有很多游客來鯉魚村游玩,村民們精心制作的刺繡、蠶絲產品、民族飾品等又可以賣個好價錢。”提及未來發展村民楊再蓉信心滿滿。
各旅游村寨以文化為媒、以環境為介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真正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以鄉村旅游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動力。
一個個散落于黔西南大地上的美麗鄉村編織成一幅精美的山水畫卷,令每一個來到黔西南的客人都為之陶醉。如今,在鄉村振興康莊大道上,黔西南的鄉村旅游業迸發出勃勃生機。(趙佳玲 雷丹丹 張琪薰)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