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華南農業大學第三批鄉村產業鄉村振興“頭雁”學員到興仁大山鎮耳期村優秀學員黃昌國冬桃產業基地開展互訪學習,開展體驗式、孵化型、拓展型培訓,在田間地頭交流學習經驗,為“頭雁”學員答疑解惑,助力產業振興。
學員們來自興義、興仁、貞豐、普安等市縣的黔西南州片區鄉村振興帶頭人,推薦作為省鄉村振興“頭雁”項目的學員,到華南農業大學學習的第三批學員。
(相關資料圖)
“枝條如何更好地修剪?”……在冬桃產業基地,學員們聚集在冬桃樹下邊聆聽授課內容,并不時提問。基地管理員不時指導如何修剪桃子枝條,還介紹了桃子的管理和品種。
興仁大山鎮耳期村冬桃產業基地發展種植160畝的冬桃,通過村黨支部+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覆蓋農戶83戶,其中貧困戶23戶,年實現土地流轉收益7萬多元,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帶領一方百姓致富。
為加快培育鄉村產業人才隊伍,增強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人才儲備,貴州開展了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著力建設一支能夠引領一方、帶動一片的隊伍。聯合華南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開設的貴州“頭雁”班,建立資源共用共享機制,提升基地生產經營能力和抵抗風險水平,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從而推進鄉村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
近年來,像黃昌國、吳萬將,蔣志江,華興敏,梁啟松,王志斌等一樣的致富能人不斷涌現。他們扎根貴州鄉土,投身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匯聚新動能。學員到成功產業基地補短板強弱項,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利用理論學習、現場實踐、考察互訪、導師幫扶以及學員互幫互助的,活學活用,激發創業興業熱情,搶抓全面鄉村振興時代機遇,敢闖敢為,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切實提高“頭雁”發展產業干事創業本領,為貴州省農業產業發展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互訪學習特邀請了黔西南州農業產業協會(籌備組)秘書長周艷麗和常年在田間地頭和農民打交道的專家州農業農村局產業辦張文華為頭雁學員進行講解并指導。
經過專家教授的悉心指導、同行的經驗分享,平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學員在實踐中得到了解答,感受頗深,受益匪淺。經過實地參觀和聆聽了專家及同行的經驗分享,學員們紛紛表示收獲頗豐,也開拓了新的思路。
“很榮幸參加互訪培訓,到田間地頭和專家們零距離交流,了解到自己管理技術的不成熟,收獲很多。“貴州冬桃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昌國說。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