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文 | 楊悅
5月29日,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廣東)算力產業大會暨首屆中國算力網大會在韶關開幕。有兩個信息值得關注:一是由國內多地市聯合發起的算力城市聯盟正式成立,貴州、四川、新疆等全國各地算力正式接入中國算力網;二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透露:“未來韶關將建設中國第一個算力調度中心,將整個廣東所有的數據和需求算力通過調度中心實時反映出來,并通過相應技術進行資源調配,保證算力進行實時調度。”
南方日報記者 張令 攝
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上點下支付按鈕,一秒鐘內后臺就完成了17億次計算;無人駕駛、虛擬現實、人工智能,以及ChatGPT等熱門應用,無不需要海量的算力作為支撐。由此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說算力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生產力。與“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工程相似,作為一項國家級的算力資源跨域調配戰略工程,“東數西算”工程對于優化我國算力資源空間布局,加快打造全國算力“一張網”,構筑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新優勢,都具有重要意義。根據規劃,將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8個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規劃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東數西算”粵港澳大灣區樞紐節點的唯一數據集群,就落戶在韶關。
關于算力,經常能看到這樣一句話:“算力在若干年后會像今天的電力一樣,算力在哪里可以不用關心,要想算東西,接到算力網上,交錢就可以用算力。”而要如何實現像用電一樣使用算力呢?顯而易見,這需要建設布局算力網絡。去年5月,鵬城實驗室推出中國算力網計劃,該計劃提出“像建設電網一樣建設國家算力網,像運營互聯網一樣運營算力網,讓用戶像用電一樣使用算力服務”的發展愿景。會上,多地算力接入中國算力網,算力互聯互通迎來新突破,全國算力“一張網”加速織就。
算力網絡的核心是數據處理設備,包括數據收集、傳遞、處理、應用與存儲等單元組合。關于算力與電力的不同,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張杰曾指出:“電力網絡通過輸電技術將電能實實在在地分配給千家萬戶,而算力是不能直接流動的,在算力網絡中流動的還是數據本體。”實現算力資源跨區域高效配置,不僅要有“網”,還要有“算”,才能高效精準地將算力需求調度到相應的資源節點。“有算無網”,算力將會變成孤島;“有網無算”,網絡也孤掌難鳴。建設中國第一個算力調度中心,是韶關打造高質量算力網絡,早日實現建設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標桿數據中心集群目標的需要,同時也符合算網融合的大趨勢。
算力互聯互通,數據隨之傳輸,就不得不考慮數據安全等問題。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會就如何平衡好數據利用與安全的關系展開探討,抓住了算力網絡建設中的一些問題,為加快構建一體化、智能化、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新型算力網絡體系掃除了一些阻礙。
編輯:鄭健龍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