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黔西南州普安縣白石村,周邊都是茶樹,一條不算寬闊的水泥路直通村寨深處,不時看見幾位村民騎著摩托車、開著拖拉機進出。沿著村道步行一百米左右,便來到白石村地鞏組組長黃禮仁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生活水平提高了,環境衛生也不能落下!” 黃禮仁家的小庭院打理得井井有條。
說起公安部幫扶項目成果,黃禮仁迫不及待地介紹起這些年村里的變化。
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早些年的白石村是普安縣出了名的“臟亂差”,腐敗的草垛、熏臭的菜葉淤堵住穿村而過的小河,沿村的土路上白色塑料袋扔得到處都是。
近年來,公安部持續不斷地投入幫扶資金,將白石村打造成黔西南州級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點。村干部將村民組織起來,建立人居環境長效整治機制,現在每家每戶都要維護好房前屋后的衛生情況,讓農村的環境變美。
“我家有十多畝茶園,還幫其他種植大戶管理上千余畝茶園,家里日子是越過越好了。”黃禮仁樂呵呵地說,公安部幫扶的政策這么好,作為黨員干部還有什么理由不帶頭干。
村里的新氣象,吸引了不少大學生回鄉創業。
2021年畢業于安順學院地理科學專業的沈龍,就是回鄉創業的一員,他是土生土長的白石村村民,這些年目睹家鄉發生的可喜變化,扎根家鄉的念頭愈發強烈。
“我作為大學生,是真的想為家鄉做點什么,在公安部定點幫扶的項目正好和我專業‘對口’!”沈龍說,公安部免費給村民送來優良茶種,還請專家為村民培訓,并且黨員干部帶頭干,讓大家心里有了底,紛紛加入種茶大軍。看得到希望,干活的積極性自然提高了。
茶樹在茶農的精心養護下,做出了回報。投產時,村民收入得到大幅提升,白石村在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路子上越走越寬廣。
“以前,娃娃們都想去外面打工,現在開始愿意回村啦。”村民黃禮富對此十分欣慰,年輕人返鄉讓村里更多了一份活力和朝氣。
如今,種茶年收入較之前翻了幾番,更多年輕人選擇精心管好自家茶園,一片片綠葉子成了紅票子,村民們鼓了錢袋子,紅了好日子。每一片小小的茶葉匯聚成一縷縷致富的熒光,照亮了產業振興助推美麗鄉村建設前方的道路。(黎漓 萬承瑤)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