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九個“世界大象日”來臨之際,浪潮與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聯合打造了世界領先的亞洲象生態保護系統,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一系列科技手段實現對亞洲象的全天候監測和觀察,有效緩解了人象沖突,并為拯救瀕危物種、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及可持續發展這一長遠命題注入科技力量。
資料顯示,亞洲象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確定的瀕危物種之一,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境內的亞洲象僅有170頭左右,隨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建立以及行之有效的保護措施,我國亞洲象數量已增長到300頭,其中約95%的亞洲象種群棲息在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
不過,隨著亞洲象種群數量的增長,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也面臨新的挑戰。一方面,亞洲象活動范圍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亞洲象為尋找食物走出棲息地——野象走入村莊、城市的肇事事件頻發,人象沖突不斷加劇;另一方面,生活在雨林深處的亞洲象種群行為模式、生活習性及生態環境也在發生改變,科學家們需要更多的數據來掌握亞洲象的習性和規律,為亞洲象長遠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據介紹,傳統的人工瞭望和觀測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新的生態保護和長遠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如何利用先進的科技技術讓這個古老物種能夠繼續延續。“既要緩解當下的人象沖突,又要在不打擾野生動物的前提下實時觀察和發現新的演進規律,這是浪潮與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初次交流后的最迫切需求。
在對自然保護區多次實地考察后,雙方合作搭建了一套融合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于一體的亞洲象保護系統,在雨林內實時收集亞洲象的行為數據和行進軌跡,在邊緣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毫秒級精準辨識,準確度高達96%,即使在光線不足的夜晚,也可以根據一個尾巴或一個背影識別出亞洲象。目前,這一識別精度還在不斷提升,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據了解,這一系統的應用,不僅緩解了人象沖突問題,更重要是通過對野生亞洲象的長期追蹤和觀測,為人類洞察大象物種習性、種群遷移軌跡方面提供幫助,進而對合理的開展亞洲象國家公園區域規劃、棲息地改造、食源地優化、農作物優化布局等保護舉措提供可追溯的科學依據。
基于這次探索和經驗,浪潮方面表示,將會持續參與到更多珍稀、瀕危物種保護中去,將科技力量滲透到維護地球生態永續發展的長遠命題之中,以計算創造美好是浪潮在智慧時代下的一種信念。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