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下午,2021年江蘇科技論壇之人類世與低碳科普科幻創作論壇暨科普科幻產業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南京舉行。據悉,該中心將以研究科普科幻產業發展為中心任務,以樹立科普科幻發展標桿為遠景目標,努力構建科普科幻產業聯盟平臺。研究中心聘請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吳巖等專家學者擔任學術委員和特聘研究員。
“中心的成立將為長三角區域科普科幻產業發展、雙碳戰略與科普科幻工作的結合提供產學研交流平臺和專業學術支撐。”江蘇省科學傳播中心副主任蔡峰表示,中心能夠積極發揮省科普作家協會政策咨詢和科技智庫的優勢,對加強理論研究,推動科普科幻上下游產業聯動有著重大意義。
“元宇宙給了我們對未來的展望,科幻產業將不僅僅只存于文化和科技行業,而是會深入到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科普科幻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工業大學副教授付昌義表示。
在此次論壇上,付昌義發布了《長三角區域科幻產業報告》,報告顯示,長三角區域科幻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2020年產業總產值達到186.57億元,占全國科幻產業總規模的三分之一。
“文化產業是具有很強的產業關聯屬性,一旦形成核心競爭力就會向周邊其他產業輻射。”南京大學教授、長三角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顧江在論壇報告中指出,科普科幻產業作為一種文化產業需要形成產業集群,擁有規模優勢,進而打造出自己的IP。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科幻作家陳楸帆在報告中指出,科幻文學為作家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道德立場、推斷性為主的想象力以及沉浸式的代入感,用于更好的在人類世這個時間維度上進行敘事,讓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人也能感受到生態災難帶來的震撼感,為利用科技手段解決環境問題,提前完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創新性思路。
“人類活動導致氣候變暖的結論是明確的,氣候變化會引發各種極端天氣現象和災害現象,不僅有極地升溫,也會有氣候反常降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雷丁學院副院長陳鐵喜教授在報告中從專業角度講解了“雙碳”戰略與科普科幻中“人類世”的聯系,以及如何從科幻作品中尋求人類的出路,突出了時代給予我們的責任與義務。
科幻作家、世界華人科幻協會會長韓松表示,科幻關注的核心問題就是人類,中國的科幻小說突破了傳統文學的界限,應用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人口老齡化、糧食問題、貧富差距等全球關心的話題進行創作,進而被世界文學所關注。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