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24日,強生、輝瑞、羅氏、拜耳、諾華、默沙東等外資藥企悉數披露2021年財報,全球TOP5制藥企業排名隨之誕生。強生以937.75億美元的總收入排名第一,輝瑞以超90%的增幅重回全球藥企三甲。新冠業務是這些藥企業績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新冠疫苗為強生貢獻了23.85億美元的銷售收入。輝瑞新冠疫苗Comirnaty成為新晉“藥王”,結束了艾伯維修美樂連續七年蟬聯“藥王”的局面。若不計算Comirnaty和新冠藥物的貢獻,輝瑞2021年的營收增長僅為6%。從持續高研發投入以及分拆業務、進行聚焦來看,創新仍是外資藥企2022年的關鍵詞。
輝瑞重回前三
隨著2021年財報的披露,全球制藥企業最新排名出爐。按總收入計,強生、輝瑞、羅氏分列前三。其中在2020年跌至第八的輝瑞重回三甲。
排名第一的強生擁有消費者保健、制藥以及醫療器械三大業務。其制藥及醫療器械業務2021年均保持雙位數增長,制藥業務同比增長14.3%至520.8億美元,醫療器械業務同比增長17.9%至270.6億美元。消費者保健業務收入達146.35億美元,同比增長4.1%。
憑借95%的營收增速,輝瑞重回三甲。2021年,輝瑞實現總收入812.88億美元,位列全球制藥企業第二。生物制藥(疫苗、腫瘤、內科醫學、醫院、炎癥和免疫、罕見病)及CentreOne(CDMO業務)是輝瑞的兩大業務板塊。除炎癥和免疫產品管線下滑外,其他業務均呈上漲態勢。
羅氏以628.01億瑞士法郎(約687億美元)排在第三。其中制藥業務實現營收450.41億瑞士法郎(約495億美元),同比增長3%,診斷業務實現營收177.6億瑞士法郎(約195億美元),同比增長29%。
排在第四的是艾伯維。2021年,艾伯維實現營收561.97億美元,同比增長22.7%。艾伯維的業務圍繞免疫學、腫瘤學、美學、神經系統學、眼部保健以及女性健康產品展開。其免疫學王牌產品修美樂貢獻了37%的營收,實現銷售收入206.94億美元。
按2021年平均匯率計算(1美元=0.8475歐元),拜耳以440.81億歐元(約合520.15億美元)排名第五。其農業業務同比增長11.1%至202.07億歐元,處方藥業務同比增長7.4%,至183.49億歐元,健康消費品事業部同比增長6.5%至52.93億歐元。
新晉“藥王”Comirnaty
部分藥企在去年實現了新冠疫苗、藥物的銷售,這成為拉動外資藥企業績增長的因素之一,也催生了新的“藥王”。
2021年,阿斯利康實現總營收374億美元,同比增長41%。剔除新冠疫苗收入,阿斯利康營收同比增長26%至334億美元。以此計算,阿斯利康新冠疫苗2021年的銷售額約為40億美元。同樣,強生的新冠疫苗在2021年貢獻了23.85億美元的銷售收入。
對于全球制藥行業,艾伯維旗下的修美樂素有“藥王”之稱,連續七年登上全球藥品銷售榜榜首,其2020年的銷售額達203.9億美元。不過,輝瑞的新冠疫苗Comirnaty在去年突破百億美元營收,不僅將輝瑞送回全球制藥企業前三的寶座,還打破了修美樂連續蟬聯“藥王”的局面。
Comirnaty是基于BioNTech專有mRNA技術,由輝瑞和BioNTech共同開發的一款mRNA疫苗,最早于2020年12月獲歐盟和美國FDA緊急使用授權,用于預防16歲及以上人群COVID-19感染。根據財報信息,Comirnaty 2021年實現了367.81億美元的銷售額,輝瑞新冠口服藥物Paxlovid的銷售額達0.76億美元,二者合計占總營收的45%。
針對業務發展等情況,輝瑞方面表示以公告為準。根據財報信息,輝瑞預計新冠疫苗Comirnaty 2022年的銷售收入為320億美元,Paxlovid 2022年的銷售收入為220億美元。輝瑞首席財務官兼執行副總裁弗蘭克·德阿梅里奧表示,2021年,輝瑞超過了生產30億劑Comirnaty的目標,公司在最近幾個月通過多項業務發展交易謹慎地部署了資金以推進公司戰略發展。
在華業績持續增長
一直以來,高速增長的中國市場是跨國藥企的必爭之地。諾華、默沙東、賽諾菲等外資藥企在2021年財報中具體披露了中國市場的業績,均呈增長態勢。
從營收規模來看,阿斯利康中國市場的營收同比增長12%至59.95億美元,位居外資藥企榜首。默沙東緊隨其后,2021年,默沙東中國市場實現營收43.78億美元,同比增長59.14%。
羅氏、賽諾菲、諾華以及禮來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分別為35.57億美元、30.86億美元、31億美元以及16.61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4.2%、7.9%、19%、41%。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24年我國生物藥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美元,2020-2024年復合年均增速為14%。醫藥行業投資人士李頊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未來中國有望成為第一大市場。
廣闊市場前景下,外資藥企紛紛加碼中國市場。2021年4月以來,賽諾菲中國研究院在蘇州工業園區正式落成啟用,羅氏在上海啟動全球首個加速器,阿斯利康中國北部總部正式啟用。其中,賽諾菲中國研究院擬在未來五年內每年投資近2000萬歐元,通過加快基礎研究以及藥物研發來滿足患者需求。
羅氏方面強調,中國市場是羅氏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賽諾菲相關負責人看來,中國是賽諾菲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聚焦中國,是驅動賽諾菲未來增長的關鍵。
創新仍是主旋律
過去一年,外資藥企在研發上的投入力度不小,創新依然是未來發展的主旋律。
2021年,研發投入超百億美元的外資藥企有羅氏、強生、輝瑞、默沙東以及百時美施貴寶。其中羅氏以161億美元的研發投入排名第一。阿斯利康和諾華的研發投入分別以97億美元、90億美元位列第六、第七。
羅氏在年報中提到了2022年預期取得的其他進展。其中靶向CD20和CD3的雙特異性抗體mosunetuzumab已在美國啟動滾動上市申請,有望于2022年上市,用于經治的復發/難治性濾泡性淋巴瘤患者治療。目前,羅氏啟動了16款藥物的3期臨床試驗,共有14款新藥目前處于3期臨床試驗或申請批準中。
為加速創新,拆分旗下業務發展也是外資藥企的方向之一。2021年11月,強生宣布拆分消費者業務,預計于18-24個月內完成。拆分后,強生將保留制藥和醫療設備部門,聚焦創新藥研發。
同樣在今年2月,葛蘭素史克宣布分拆旗下消費健康業務,該分拆預計將在2022年年中完成。而新葛蘭素史克將繼續在其創新藥業務發力,葛蘭素史克首席執行官Emma Walmsley此前透露,拆分后公司所獲股息將用于支持感染性疾病、HIV、腫瘤以及免疫/呼吸等四個關鍵治療領域的研發和交易。
根據諾華方面的計劃,未來,公司將專注于在研產品線與關鍵技術平臺,其中包括20多個重磅產品預計在2026年前獲批。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