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4月21日訊 今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8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其主題為“癌癥防治,早早行動”。
在眾多癌癥中,乳腺癌是全球及中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吳炅教授指出,目前我國現有乳腺癌患者約150萬,且發病率仍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尤其是在新發病例中,約有6%的患者確診時已發生轉移,防控形勢依然嚴峻。”
乳腺癌防治重在早發現、早干預
乳腺癌是一種發展速度較為緩慢的癌癥。但由于早期癥狀并不明顯,常表現為乳房無痛腫塊,大多數患者難以發現。
“我國早期乳腺癌五年生存率達到了83%左右,但一旦到了晚期,生存率會降低到25%~27%。因此,還是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通過規范治療,能夠使乳腺癌的治療效果越來越好。”吳炅教授表示,針對早期乳腺癌,目前臨床可以通過包括保乳手術、全切及術后重建,以及術后輔助放療、輔助全身治療等多種治療方法。
同時,吳炅教授強調,我國乳腺癌的發病高峰期分別是在45~55歲和65歲以后兩個年齡段。因此,在加大乳腺癌篩查及疾病宣傳力度,提高女性對乳腺癌早篩早治意識的同時,建議處于發病高峰期年齡段的女性定期進行乳房自我檢查及臨床體檢,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創新療法有效提升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質量
雖然晚期乳腺癌不能實現治愈,但已經不是人們傳統認知中的“絕癥”,晚期乳腺癌的治療目標是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存期。隨著治療方式的不斷更迭,包括化療、內分泌治療及靶向治療等全身治療,使得乳腺癌可作為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的慢性病來管理,讓患者能夠長期帶病生存。
全身治療是晚期乳腺癌治療非常重要的治療策略,最早全身治療是采用化療藥物,但單純的化療都是用一些細胞毒的藥物殺滅腫瘤細胞,同時這些藥物對人體正常的細胞也會造成一些殺傷,因此副作用相對較大。
吳炅教授表示,目前晚期乳腺癌更強調分類而治,將乳腺癌分成不同的分子分型,進而采用個體化、差異化的治療方案。“以HER2+為例,這個類型的乳腺癌比較容易出現早期的復發轉移,且更趨向內臟轉移。隨著治療方案和藥物的不斷進步,像HER2+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已經提高到30%。最近新出現的ADC抗體偶聯細胞毒藥物,在靶向細胞上靶點的抗體上接了一個炸藥包,這個炸藥包就是一個化療藥物,不單針對HER2高表達,甚至在HER2低表達的乳腺癌患者也有一定效果,是未來在乳腺癌里非常看好的治療策略。不過治療期間還是要考慮到患者的治療耐受性和生活質量,還有部分患者不可避免會出現耐藥,疾病進一步發展,需要找到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另外,吳炅教授指出,晚期乳腺癌的慢病管理需要長期用藥,創新藥物的不斷涌現,不可避免帶來研發成本高及藥貴的問題。對此,他也呼吁那些前沿創新藥能夠盡早納入醫保目錄,比如抗體偶聯藥物,以滿足更多晚期乳腺癌患者未被滿足的需求。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