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眼下,大部分秋糧進入產量形成關鍵期,全國各地多措并舉力促秋糧穩產豐收,秋糧面積穩中有增。與此同時,南方早稻全面進入收割期,北方的小麥也陸續開鐮。
東北主產區是我國最大的秋糧產區。今年,中央投入32億元,大面積推行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吉林農安一家合作社6000畝玉米今年全都改用了保護性耕作,玉米長勢好于普通耕作的地塊。
今年,中央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1500萬畝,其中六成以上都在黃淮海主產區。在山東德州,一種糧大戶試著種了1000畝,但因為大豆、玉米的雜草種類正好相反,除草讓他遇上了難題。讓他沒想到的是,中央加大農機補貼支持力度,推動專用植保機研發上市,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
這段時間,安徽蕪湖的48萬多畝早稻進入收割期。今年,蕪湖市在做好良種良法推廣、水稻種植全程社會化服務的基礎上,還為種糧大戶“點對點”提供全程農技指導。 農情監測顯示,今年蕪湖早稻總產量與去年相比,增幅可達10%左右。
眼下,江西各地早稻也已陸續成熟,農戶們趁著晴好天氣,運用機收減損技術開展早稻搶收工作。除了收割、轉運采用機械操作,智能化烘干設備也成了農戶們的好幫手,一天時間就可以把稻谷烘干水分。截至7月17日,江西全省早稻已收割面積1113萬畝,機收水平可達99%以上。
眼下,內蒙古西部地區的小麥陸續進入了成熟期。這兩天,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蛇肯點素村萬畝小麥開始大面積開鐮收割。當地積極推進機械化作業,現場指導農民做好收獲期田間管理工作,確保小麥顆粒歸倉。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