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7月27日,北京市召開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一次會議,對《北京市城市更新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進行一審。《條例》(草案)提出,北京城市更新包括居住類、產業類、設施類、公共空間類、區域綜合類等五大類、12項更新內容。其中,以推動老舊廠房、低效產業園區、老舊低效樓宇、傳統商業設施等存量空間資源提質增效為主的產業類城市更新是第二大類內容。相關專家認為,老舊廠房的改造升級,將為北京“五子”聯動提供新活力,在改造中也要注意優化主題規劃和空間設置。
老舊廠房更新后的產業園區是產業集聚的載體,肩負著集聚創新資源、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城市建設等重要使命。《條例》(草案)中,北京城市更新的第二大類便是以推動老舊廠房、低效產業園區、老舊低效樓宇、傳統商業設施等存量空間資源提質增效為主的產業類城市更新。
針對老舊廠房的更新改造,《條例》(草案)指出,在符合街區功能定位的前提下,鼓勵將老舊廠房用于補充公共服務設施、發展高精尖產業、補齊城市功能短板。在符合規范要求、保障安全的基礎上,可以經依法批準后合理利用的廠房空間進行加層改造。
北京作為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重點發展重工業的城市之一,擁有很多老舊廠房。這些老廠房改造后形成的產業生態以及對周邊區域環境、商業服務配套提升,已成為北京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在海淀區,有由城鄉接合部大片工廠改造而成的中關村東升科技園;在朝陽區,有由北京第三無線電器材廠改造而成的798藝術區;在石景山區,有首鋼改造而成的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
以中關村東升科技園為例,上世紀50年代,東升毛紡織廠、電焊機廠、印刷廠、鍋爐廠等一大批工廠在這里發展壯大,后逐步發展成小營工業園區。
“該區域屬于典型的城鄉接合部地區,隨著傳統工業企業逐漸失去競爭優勢,2009年對該區域進行了重新定位,建設成了符合中關村核心區發展需要的新型科技園區,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東升博展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中關村東升科技園現已入駐及培育高精尖企業共計370余家,從業人員22.6萬余人。2021年,東升科技園區產值為304億元,稅收27億元。”
老舊廠房作為城市的工業印記或歷史遺存,是新時期文化藝術、科技創新、休閑消費等新經濟行為的重要空間載體。
目前,全國許多城市的老舊廠房改造都面臨著城市發展帶來的新要求、新變化和新問題,如何充分挖掘城市存量空間資源的文化內涵和再生價值,促進城市中的老舊廠房轉型再利用,種種現實問題成了亟待破解的難題。
有專家分析認為,《條例》(草案)能進一步引導、推動老廠房煥發新活力,為北京以“五子”聯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打造具有首都特點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老舊廠房該如何改造?在北京國際商貿中心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賴陽看來,確定園區主題后,需要引進相應的核心資源、項目、人才,從而形成園區經濟發展引擎。“打造好良好的園區生態后,再配以相關扶持政策,自然能更好地吸引更多企業和人才團隊入駐。”賴陽進一步表示,“改造后的園區不僅要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也要利用新技術、新手段趕上時代的腳步,為企業提供更人性、更便利的服務,留住人才、留住項目。”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