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醫療保障局今天表示,自2019年起,北京市已完成六批國家組織藥品集采中選結果落地實施,第七批國家組織藥品集采中選結果預計于11月份在北京市執行,國家集采藥品累計達到294個,覆蓋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常見病、慢性病用藥,以及肺癌、乳腺癌等重大疾病用藥,藥價平均降幅超過50%,協議任務量平均完成率達150%,累計降低藥品費用75億元。
國家組織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和使用工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任務,也是一項具有全局性、系統性、創新性的改革任務,對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深入推進集中帶量采購,持續降低醫藥價格,讓更多患者受益,這既是國家倒逼中國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變革,也是解決“看病貴”問題的關鍵舉措。在病有所醫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
高質量療效中選藥品市場份額大幅提高
(相關資料圖)
2019年國家第一批集采試點起,以原研藥等高質量療效藥品為參比,只有通過國家藥監部門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藥品才有資格參與集采中選,北京市按照國家要求將其他低標準生產供應的仿制藥暫停掛網采購,高質量療效中選藥品市場份額大幅提高,百姓用藥質量普遍提升。
在國家第一批集采試點實施之際,北京市前瞻性的組織開展了中選藥品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真實世界研究,經2年用藥患者樣本量超過11萬例的研究,在臨床真實診療環境中,中選仿制藥與原研藥在臨床療效和使用上等效,不良反應無統計學差異。
降低手術耗材費用,一年預計節省4億元
2021年1月,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結果落地后,中選冠脈支架均價從平均1.3萬元降至平均700元水平,平均降幅93%,累計為北京市節省采購費用8億元。今年4月落地執行的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平均降幅82%,一年預計節省費用4億元,其中初次置換髖關節平均價格從3.5萬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初次置換膝關節平均價格從3.2萬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北京市大型公立醫療機構積極參與,簽約采購冠脈支架近10萬支,人工關節近2.7萬套,大幅降低了群眾就醫負擔。
制定“一降一升一平移”配套政策舉措
以北京市落地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結果為例,北京市制定“一降一升一平移”配套政策舉措,實現多方獲益。“一降”是指通過帶量采購,中選冠脈支架采購價格大幅降低,從平均1.3萬元降至平均700元水平,并全額納入醫保報銷范圍,明顯降低了群眾手術耗材費用。“一升”是指按國家指導意見精神,參照周邊省份冠脈支架植入手術當前價格水平,適度提升手術價格,進一步體現醫務人員價值,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一平移”是指在全市推廣實施冠脈支架置入疾病分組DRG付費改革,將醫保基金原來用于購買支架耗材的費用平移轉換為購買醫院醫療服務的費用。
創新地方集采模式,持續擴大集采成效
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根據藥品市場供需總體情況,結合臨床實際及患者需求,北京市在國家集采帶量競價模式的基礎上,率先建立了帶量聯動、帶量談判和短缺藥訂單式采購等多種集中帶量采購新模式,不僅將藥品范圍由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原研藥擴展至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同時也將競爭不充分的獨家藥品、短缺藥品納入了帶量采購范圍。
開展38個化學藥品和84個中成藥品帶量集采
藥品類別方面,也實現了從化學藥品、生物制品,到中成藥三大藥品領域的全覆蓋。
目前,北京市已組織開展38個化學藥品和84個中成藥品帶量集采,品種覆蓋常見病、慢性病及臨床短缺藥品等,除已經落地執行的9個藥品外,其余藥品中選結果將全部在年底前落地實施。屆時,北京市藥品價格將進一步降低,預計平均降幅超40%,年降低藥品費用達10億元。
“一品一策”已執行5類醫用耗材帶量中選結果
長期以來,高值醫用耗材使用體系復雜,各醫院醫生手術用耗材品牌意識較強,高值耗材市場呈現單體金額大、品牌單一等特點,致使規模化復帶量采購模式制難度大。
北京市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堅持一品一策的原則,有針對性地設計采購方案,需求導向,結果導向,量身定制適合的集采規則。避免部分必要的部件因未中標而短缺,也避免部分部件因未被納入集采而漲價,確保臨床治療的整體性和安全性。
截至10月,北京市牽頭組織、參與完成了京津冀“3+N”起搏器(降幅50%)、冠脈藥物球囊(降幅71%)、人工晶體(降幅54%)、冠脈擴張球囊(降幅90%)、吻合器(降幅88%)5類醫用耗材的帶量采購工作并已執行中選結果。目前,正在組織骨科創傷類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通過帶量聯動,共享兄弟省份骨科創傷類耗材中選結果,通過專家談判,進一步降低北京市常用骨科創傷類耗材采購價格,預計年內產生中選結果。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