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協和醫院黨委書記吳沛新指出,目前,醫療機構補償機制和科研投入力度尚不能適應高水平臨床研究的需求。對此,他建議,應探索設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基金”
吳沛新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健康需求不斷提高,針對尚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開展高水平臨床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他指出,目前,醫療機構的補償機制和科研投入力度尚不能適應高水平臨床研究的需求。具體表現在:一是國家尚未設置針對臨床醫學研究的專門計劃,高水平醫療機構臨床研究缺乏穩定經費支持。二是醫療機構尚不能完全享受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在科研自主權、薪酬待遇、稅收減免、科研儀器設備采購等方面的創新政策。三是針對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還缺乏適當的資助方式。四是支撐高質量臨床醫學研究的國家基礎性資源和數據庫還比較缺乏。
為此,吳沛新建議:
一、逐步擴大“中央高水平醫院臨床研究和成果轉化能力試點”范圍。2022年,國家在部分醫療機構開展試點,對臨床研究給予專門支持并賦予同等創新政策。建議相關部門采取多種方式逐步擴大試點的范圍。
二、探索設立支持臨床醫學研究的專門計劃項目。建議充分考慮臨床研究公益屬性和研究特殊性,謀劃設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基金”,采取對機構穩定支持和對項目競爭支持相結合的方式實施。
三、統籌布局臨床研究公共資源數據支撐。醫學研究已進入大數據時代,建議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融合相關基礎資源和數據信息建設國家衛生健康基礎數據平臺。
四、建議組建國家臨床醫學研究管理平臺,為編制國家臨床醫學研究規劃、優化科技資源配置、開展項目監督管理與評價、培養臨床醫學研究設計和數據管理專門人才等提供專業化支撐。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