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么恩怨是不能化解的。4月7日,抖音宣布和騰訊視頻達成合作,雙方將圍繞長短視頻聯動推廣、短視頻二次創作等方面展開探索。從抖音與搜狐牽手,長短視頻破冰,到愛奇藝、騰訊視頻紛紛與抖音“化干戈為玉帛”,短短一年時間里,長短視頻仿佛迎來了世紀大和解。
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對抗無果的長短視頻,終于還是發現了合作才是唯一的出路。
從對簿公堂到握手言和
(資料圖)
2021年,騰訊視頻全網獨播的《掃黑風暴》成為爆款。然而劇還沒播完,版權糾紛就燒起來了。那年8月,騰訊視頻一紙訴狀將抖音告上了法庭,直指抖音上持續存在大量未經授權搬運剪切《掃黑風暴》的侵權視頻。
蹭著爆款神劇的光,這場索賠1億元的訴訟不僅被視作日漸膠著的長短視頻交戰之巔峰,也徹底點燃了關于短視頻二創的巨大爭議,“××說電影”等內容一時走上風口浪尖。
現在,時間給出了答案。隨著此次合作的官宣,騰訊視頻將向抖音授權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及轉授權權利的長視頻,并明確了二創方式、發布規則。未來,抖音集團旗下抖音、西瓜視頻、今日頭條等平臺用戶都可以對這些作品進行二次創作。
對于具體的發布規則及合作的時間表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聯系了騰訊視頻,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騰訊重在內容,抖音重在傳播,在雙方給北京商報記者的聲明中,各自優勢的側重一覽無余。騰訊視頻表示,本次合作將為高品質短視頻內容的創作與傳播提供充分保障,抖音則提到,短視頻已經成為影視作品宣傳推廣的重要形式。
冤家宜解不宜結,對抖音和騰訊視頻來說如此,對長短視頻平臺而言更是如此。
短視頻平臺與長視頻平臺在版權問題上的首次握手可以追溯至2022年3月,當時抖音的合作對象是搜狐,后者的招牌包括《法醫秦明》《匆匆那年》等。
如果抖音與搜狐的合作可以看作是長短視頻的破冰之旅,那么與愛奇藝的合作或許可以看作是長短視頻進入中場戰事的關鍵轉折。
去年7月,抖音和愛奇藝宣布達成合作,包括“迷霧劇場”在內的諸多優質劇目,都將可以用于短視頻創作。
筑墻與拆墻
從內容出發,長短視頻頗有種本是同根生的意味,短視頻平臺引流,長視頻平臺變現,雙方各取所需,互不干擾。但隨著行業的發展,短視頻平臺似乎變成了“屠龍的少年”。
2021年6月,時任騰訊副總裁、在線視頻首席執行官孫忠懷的“豬食論”,徹底引爆了長短視頻平臺之間的口水戰。而在那次活動中,參與到討伐短視頻侵權討論的,還有優酷總裁樊路遠、愛奇藝CEO龔宇。
而在此事發生的兩個月前,愛優騰剛剛聯合近70家影視公司、500名影視工作者向短視頻“開炮”,并先后兩次發布聯合聲明,抵制未經授權進行剪輯、切條、搬運等行為的賬號。
版權更像是個冠冕堂皇的借口,抵制以至于抵制背后的焦慮,用戶使用時長下降,會員被蠶食,廣告被分流,任何一點都比侵權來得更猛烈。
2019年《中國電視劇(網絡劇)產業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短視頻用戶使用時長首次超過長視頻。另據《2021互聯網廣告行業報告》,2021年短視頻廣告投放量在各媒體渠道投放量的占比增長了16.2%,而其他在線視頻廣告的占比則下降了3.4%。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認為,其實各平臺都出現內容創作者流失,但用戶增加的問題,一旦面臨這樣的局面,就意味著用戶停留時間下降,會形成用戶流失,平臺資源流失和價值下降問題。
短視頻平臺也不可能只靠“拿來主義”過日子,源于長視頻平臺的劇集始終是短視頻平臺內容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侵權或者說是合規的問題,必須要解決。
既然交集避免不了,合則兩利又未嘗不可。多位專家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為,伴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各家平臺也都意識到一個問題,即對抗是難以為繼的,大家一定要找到一些合作的點,這才是關鍵。
特別是市場發展之下,誰也不能徹底“干掉誰”或者“吃下誰”,所以合作一定是市場發展的必然方向。對當前的市場來說,長視頻需要短視頻提供更多的生態,而短視頻需要長視頻提供更多的內容創新,兩者之間還有互惠共贏的可能。
北京社科院研究員王鵬認為,經過多年的發展,比起對立,不難發現長短視頻在內容上更多的關系是統一,兩者在自媒體或者很多平臺上都已經形成了一個相關的生態圈,比如一個長視頻出來,對內容的解說、述評、甚至探班探店等就可能產生一系列短內容。在這個大背景下,短視頻平臺起來了,長視頻的內容網站與其進行深度合作,也是市場競爭或者說是行業發展生態使然的結果。
回歸內容價值
如今看來,版權鬧劇更像是長短視頻平臺在各自領域發展中的一個短暫交鋒,但短暫的插曲不足以扭轉本來的路徑。在“降本增效”“精細化運營”策略的指引下,2022年愛奇藝實現上市十余年來的首次全年運營盈利,給行業注入了莫大的信心。
“由于長期堅持原創策略,我們實現了由‘愛奇藝能夠打造爆款’到‘愛奇藝是爆款制造營’的改變。”在今年初的公開信中,龔宇曾如此說道。
押注內容,產出爆款,這幾乎成了抽身版權之戰后的愛奇藝最主要的任務。據了解,愛奇藝每年在內容上的投入在180億-200億元,總預算的60%都投入在內容上。
降本增效、精細化運營的影子同樣出現在騰訊視頻和優酷上。《晚點LatePost》曾報道,騰訊視頻2022年全年收入超百億,并從當年10月起開始了盈利。而2021年的財報,騰訊還在說“正采取措施優化成本,減少騰訊視頻的財務虧損”。
另據阿里2023財年三季度業績報告,優酷的日均付費用戶同比增長2%,并通過審慎投資于內容及制作能力、持續改善運營能力效率等,實現連續七個季度的虧損同比減少。
長視頻平臺忙著回歸內容價值的同時,抖音也在開拓更多的商業可能性,比如做團購,做外賣。相比起來,作為中視頻代表的B站,就顯得沒那么如魚得水了。
一方面,虧損還在持續擴大,2022財年B站虧損同比擴大約10%至75億元。另一方面,“UP主停更潮”的傳言又接踵而至。
王鵬認為,UP主停更,直接的原因是平臺分成少了,但深層次原因,還是平臺的變現能力有限,而這一點情況已經不止局限在B站。
疫情之前,經濟飛速發展,很多商業模式不賺錢也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方式籌得資金,用以打造自己的生態圈,包括燒錢孵化內容創作者等,但現在整體的用戶環境以及消費環境都不如以往,平臺必須要找到賺錢的業務形成自己的商業閉環,不能再去燒錢補貼內容創作者,否則也會面臨著變現的壓力。
“從這個角度上說,長短視頻的合作,也可以為優質內容創作者提供更廣的市場,用以做更大的商業化開發,進而促進優質內容創作者的表達,形成良性循環。”王鵬稱。
伍岱麒也提到,騰訊發力視頻號,與抖音形成既是合作又是競爭的關系,雙方有望更加良性發展。因為對專業創作者和機構而言,通常多平臺發布可能性更大,面對更多活躍的、有利益的平臺,創作者積極性更高。
而從用戶角度看,兩者的側重人群還是有區別的,且時間分配也有所不同,故此雙方彼此影響程度較小,反而有可能形成互利,互相導流。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