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推進以來,形成一批開放改革創新成果,有力促進了首都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今年前3季度,北京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82.8%,比試點前提高4.9個百分點;今年1月至10月,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127.6億美元,占全市的94.8%,比2018年提高了9個百分點。這是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劉梅英在今天舉行的一場發布會上透露的。
構建一套服務業開放改革制度體系。
據介紹,截至目前,國務院批復的三年期177項試點任務已落地實施110項,實施率62%。在落實全市規定動作的同時,各區都結合本區實際制定了實施方案,試點任務完成情況基本符合預期。
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保持北京在國家開放大局中的先行優勢,北京進一步聚焦科技、互聯網信息、金融、教育、文化旅游、醫療養老、專業服務等服務業開放重點領域,由10個市級相關部門牽頭,制定了8個專項開放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推出190項開放創新舉措,于今年8月正式對外發布,進一步推進行業鏈條上的全面開放改革。
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做法
北京試點積極探索制度創新,形成了一批具有重要意義的典型經驗和做法,進一步優化北京開放型經濟營商環境。比如,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發行了全國首支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大大加快了知識產權的資本價值轉化速度;探索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出口退稅一站式辦理,幫助企業建立國際貿易全國運營中心,實現國際貿易業務的整合管理;探索以總部企業集團物流鏈為單元的保稅物流模式試點,中國航材共享平臺項目將北京海關監管延伸至其7個異地保稅庫,使飛機利用率提高40%,單次航班成本降低20%以上;非必檢研發測試車輛暫時進口期限延長至2年,百余輛測試車完成進口,助力北京更好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推動一批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項目落地
新一輪試點在抓政策的基礎上,同步抓示范項目落地。目前已有485個示范項目納入試點項目庫,配套建立了服務管家、協調調度、政企對接、市場化四個機制,為項目落地提供全方位的綜合協調服務。截至目前,已有217個項目落地,落地率44.8%,其中,投資額超過1000萬元的項目有100多個,超過1億元的項目有60多個,為首都經濟開放發展帶來強勁動能。比如,國際知名三大評級機構穆迪、標普、惠譽均在京新設法人主體;德國安顧集團中國區總部、貝恩資本全資子公司等近期落戶北京;西門子公司工業物聯網賦能中心項目、騰盛博藥公司全球研發總部項目、中國-中東歐“17+1”區塊鏈創新中心項目、佳能醫療獨立醫學影像中心項目、寶馬汽車自動駕駛載人服務項目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項目均已落地實施。(完)(記者 杜燕)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