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正式啟動2020年的城市體檢啦!
2019年,住建部在全國選取11個城市開展城市體檢試點,成都為首批試點城市之一。2020年,住建部印發《關于支持開展2020年城市體檢工作的函》在全國推廣城市體檢工作,成都被選定為36個體檢樣本城市之一。
8月24日,成都召開成都市城市體檢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對2019年城市體檢問題整治情況進行總結,同時對2020年城市體檢工作作出部署。
今年,成都將圍繞“生態宜居、健康舒適、安全韌性、交通便捷、風貌特色、整潔有序、多元包容、創新活力”8個方面開展城市體檢并進行綜合分析評估,為成都市的城市建設發展問診把脈,對癥下藥。
2019年城市體檢后,療效如何?
八類67項整治任務成效顯著
根據成都市城市體檢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匯總的各部門數據,2019年的城市體檢中,成都對八大類突出問題提出了67項整治任務,分別圍繞空氣質量、水環境質量、垃圾分類、噪聲防治、公園綠地、歷史文化、交通能力、公共服務圈八個方面推動問題整改落實。
截至今年7月24日,成都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已達148天,優良率71.8%,無重度污染天,PM10、PM2.5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4.3%、2.3%;市域108個地表水斷面優良比例93.5%,同比上升9.4%,國、省考核斷面優良比例100%,同比上升50%,無劣Ⅴ類水質斷面;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居民達402.21萬戶、覆蓋率達64.53%,超60%目標值,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中心城區“11+2”區域公交站點500米覆蓋范圍已達95.3%,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2020年城市體檢如何“檢”?
自檢+第三方評估+社會滿意度測評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城市體檢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了解到,2020年成都市城市體檢工作將按照“市區級兩級同步”與“上輪問題整治和本輪城市體檢同步”的“雙同步”模式開展。除市本級外,同步還將在12+3區范圍內開展區級城市體檢工作。并以2019年城市體檢評估結果,制定2020年的問題整治行動計劃。
今年成都市將運用統計數據、遙感影像數據、地理國情普查數據等,系統分析城市建設的主要成效、在應對重大公共衛生安全事件中存在的問題和短板。根據遙感數據、社會大數據等多方數據來源,進行對比分析和綜合評估,結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反饋的社會滿意度調查結果和第三方城市體檢結果,全面查找存在的問題。聚焦發現的關鍵“病癥”,以問題為導向制定整治方案,著力解決各類城市短板問題,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2020年城市體檢做些啥?
8個體檢專項+1個平臺建設
今年成都市本級城市體檢內容包括8個體檢專項和1個平臺建設。
生態宜居方面,主要反映城市的大氣、水、綠地等各類生態環境要素保護情況,城市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情況。主要對區域和城市開發強度,城市空氣、水等生態環境狀況,城市綠道、綠色建筑等方面進行評價。
健康舒適方面,主要反映城市社區服務設施、社區管理、社區建設的基本情況,城市居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情況。主要對涉及社區和居民的住房、養老、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和便民服務設施的建設覆蓋情況進行評價。
安全韌性方面,主要反映城市應對公共衛生事件、自然災害、安全事故的風險防御水平和災后快速恢復能力。主要對城市內澇情況、交通安全情況、建設事故、避難和醫療應急服務設施等進行評價。
交通便捷方面,主要反映城市交通系統整體水平,公共交通的通達性和便利性。主要對城市道路網密度、城市交通設施建設和利用情況等進行評價。
風貌特色方面,主要反映城市風貌塑造、城市歷史文化傳承與創新情況。主要對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工業遺產利用、歷史建筑、城市吸引游客能力等方面情況進行評價。
整潔有序方面,主要反映城市市容環境和綜合管理水平等情況。主要對城市環衛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公廁建設情況、城市管網建設情況和專業物業管理情況進行評價。
多元包容方面,主要反映城市對老年人、殘疾人、低收入人群、外來務工人員等不同人群的包容度。主要對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空間無障礙設施的覆蓋率,居民和外來人口的生活水平等情況進行評價。
創新活力方面,主要反映城市創新能力和人口、產業活力等情況。主要對城市人口和人口文化程度情況,研究和試驗資金投入、非公經濟發展情況和高新技術產業情況進行評價。
此外,成都將建立“成都市城市體檢信息平臺”,年底前實現上線運行,通過整合市區兩級相關部門信息平臺資源,對各部門指標數據進行全方位、多途徑、分區域、分階段實時填報,形成城市綜合指標數據,實現數據自動預警,準確分析研判,實現以大數據為手段的“數字城市”“智慧城市”目標,嵌入“城市大腦”推動城市智慧治理。
關鍵詞: 成都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