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農耕是極其重要的一環。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中國歷代都非常重視農業,華夏農耕也創造了許多令整個世界驚嘆的奇跡。
6月22日,記者隨同“沿著高速看河南”來到東方紅農耕博物館,在這里探尋中國農機工業的那一抹紅色記憶。
中國一拖是我國一五時期在洛陽建設的重大項目,中國第一臺拖拉機就誕生這里,它開啟了中國“耕地不用牛”的偉大時代。
東方紅農耕博物館位于澗西區中國一拖廠前廣場西側,分兩層,共八個展區。集收藏、展陳、宣傳、教育和研究等多種功能于一體。通過珍貴的歷史圖片、文物史料,配以聲、光、電等現代化手段,再現農耕發展的歷史畫卷。館內收藏的中國第一代履帶拖拉機、中國第一代水旱兩用輪式拖拉機、中國第一代大功率輪式拖拉機等眾多有歷史意義的農業機械等完整展現了中國農耕機械的發展歷程。
一臺臺展車見證了中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過程,全方位展示農耕文化,多視角詮釋人類耕作方式的變遷。
作為國內第一個以“現代農耕”為主題的博物館,東方紅農耕博物館開館以來,每年都有大批游客和市民前來參觀。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陳列的一件件展品,開始關注農業機械化,關注中國農耕的歷史和未來。
在東方紅智創空間,無人駕駛拖拉機、履帶拖拉機、輪式拖拉機、農機具、特專車等中國一拖的特色產品應有盡有,充分展示了中國一拖致力于農業機械化智能升級的全過程;精準農業十大技術、智慧農裝show、智慧農場大沙盤等創新成果+創新體系的展示,彰顯了中國一拖對農業智能化發展的不懈追求。
“歷史”與“未來”,傳統與智能。從中國第一代履帶拖拉機,到無級變速拖拉機,從中國第一輛無人駕駛拖拉機到智慧農場,中國一拖一次次創新突破,領跑中國農機裝備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支持。
近日,在中宣部新命名的111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中,中國一拖東方紅農耕博物館成功入選。(記者 祝傳鵬)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