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黃金葛。”
“你好,我是碧玉。”
這是一片淺金黃色葉子和一片綠葉子發出的語音。
這兩片葉子位于天津市河西區新八大里的網信大廈京東云(天津)創新中心。它們是一面由幾十盤不同品種綠植組成的植物墻上的一分子。
“這面植物墻相當于一個室內垂直花園,每盆花都加入了物聯網中控芯片,語音交互能跟用戶對話。”天津岸杉智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員工說,他們是一家人居環境全方位服務商,安家在京東云(天津)創新中心,“對于我們這樣的創業型企業,資金是最緊迫的,但我們在網信大廈無需為辦公場地的租金發愁,每個月只需要付一些水電費即可,會議室、洽談室是免費使用的。”
像這樣的企業,網信大廈里還有百余家。網信大廈有一個別名——天津市數字經濟產業創新中心。2019年天津舉辦第三屆世界智能大會時,市委網信辦與河西區政府簽訂協議共建網信大廈,共同打造網信產業新地標,培育數字經濟新樣板。
天津市舉辦世界智能大會,始于被稱作“人工智能(AI)應用元年”的2017年。這一年全國兩會,“人工智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3個月后,天津市率先舉辦了首屆世界智能大會,至今年已接連舉辦了五屆。
五年里,從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到治理數字化,智能滲入這座城市的血脈,數字經濟逐漸枝繁葉茂。前不久,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0年)》,在31個省區市中,天津信息化發展水平位居全國第一梯隊,信息化發展水平排名處在全國第六位。
數字產業化
構建融合開放的產業生態
7月22日,國內權威咨詢機構賽迪顧問發布《2020-2021年中國平臺軟件市場研究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在國產操作系統領域,麒麟軟件銀河麒麟操作系統在2020年中國Linux操作系統市場排名第一。這也是麒麟軟件連續第十年位列第一。
操作系統是計算機的靈魂。擁有自己的操作系統,一個國家在信息安全領域才能掌握自己的話語權。麒麟軟件旗下的操作系統系列產品,在黨政、金融、電信、能源、交通、教育、醫療等行業獲得廣泛應用,服務中國客戶超過了一萬家,在超過一千萬臺的電腦設備中奔跑。
特別是入選2020年度“央企十大國之重器”的最新一代銀河麒麟操作系統V10,7分鐘便可批量生產,光盤物理重量僅有幾十克。該系統服務于我國嫦娥、天問等航天重大工程,突破了電力、金融領域長期被國外產品壟斷的產業短板。
其實,作為中國最早專業從事操作系統研發和產業化的企業,麒麟軟件跟天津淵源已久。其前身是天津麒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2014年成立。2019年底,天津麒麟與中標軟件正式整合,成立了麒麟軟件公司,總部落戶天津濱海高新區,這里,天津正在集全市之力打造“中國信創谷”。
不同于硬件生產企業,操作系統的產業生態環境,對上下游依賴性很高。麒麟軟件董事長諶志華曾說,“如果我們去找所有的軟硬件廠家適配,是很困難的,我比喻成為‘馬推車’;如果所有廠家都來找我們適配,那就是‘馬拉車’,使得上勁。如果企業可以共建生態,未來就可以達到指數級增長。”
中國信創谷滿足了麒麟對產業生態的渴求。在谷里,它遇到了多個信創產業“王牌鄰居”,鄰里之間共用一個食堂,派員工去合作企業參加研發會議,步行用不了十分鐘。國內領先的自主核心芯片提供商天津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即為“芳鄰”之一。
天津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也成立于2014年。當年,中國電子集團和天津市濱海新區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將中國電子集團旗下飛騰CPU項目落戶濱海高新區。
落戶天津以來,研發團隊一路飛騰:2015年,推出全球第一款基于國際主流ARM路線的64位通用芯片——FT1500A系列;2017年,FT-2000+/64高性能處理器填補了國產高端通用CPU領域的空白;2019年,新一代桌面處理器FT-2000/4在CPU核心技術上實現了新突破,進一步縮小了與國際主流桌面CPU的性能差距;2020年1月,參與研發的CPU產品獲得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是高端芯片領域的首個。
天津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竇強同樣重視產業生態,上任之初,他向公司團隊強調:“IC行業是受摩爾定律支配的全球競爭性產業,并非埋頭苦干就能產生非常好的效果,只有共建共享,才能共生共贏。一定要構建開放聯合的產業生態,唯有開放的生態才能形成持續的技術領先和真正的繁榮,封閉的生態只會營造孤芳自賞的領先假象。”
飛騰+麒麟的“PK”體系成為國家主流技術路線,在他們的帶動下,天津現已成為全國信創產業鏈布局最完整的城市之一,形成了涵蓋芯片、操作系統、整機終端、應用軟件的完整信創產業鏈條,集聚了信創產業上下游創新創業企業1000多家,其中不少企業都是國家隊、主力軍、排頭兵,例如中科曙光、紫光云、南大通用、神舟通用、長城電腦、金山軟件、奇安信、360等。
業內人士做過統計,目前全國6大芯片廠商,天津市占據2家;全國4大數據庫企業,天津市占據3家;全國2家操作系統公司天津市占據1家。
天津信創產業群星薈萃,得益于超前的部署和謀劃。2017年,天津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啟動“天津市人工智能科技重大專項”,之后連續三年持續支持,吸引社會資本投入超過10億元,2019年首次采用了“揭榜制+里程碑式”管理模式,力圖解決天津智能科技產業發展的痛點和難點。通過項目帶動產業發展,通過項目實施吸引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和細分領域冠軍來天津發展。
產業數字化
百億級專項資金推動制造業智能改造
在中國的城市中,天津可稱之為“工科生”,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創造過中國歷史上無數個第一:第一塊手表、第一臺電視機、第一輛自行車等等。進入新世紀,許多傳統工業企業面臨轉型升級的陣痛,同時也迸發出強烈的智能化需求。
在津南區八里臺鎮天津海爾洗衣機互聯工廠碩大的生產車間里,不見工人身影,隨處可見機械手臂在伸展。天津海爾洗衣機互聯工廠質量負責人張峰滔說,這個車間,是全球首個兼容全自動波輪、滾筒洗衣機柔性生產的定制互聯工廠車間,“智能+5G”的應用落地正在改變著傳統家電制造業,“我們廠區共有15個5G技術應用場景,包括解決生產一線工人技術難題的AR遠程指導以及實現園區智慧管理的智能井蓋、智能照明路燈等。”
像海爾這樣的場景,天津建成了百余個。2018年,天津設立百億級智能制造專項資金,至今已累計支持1726個項目,安排資金52.1億元,形成1∶20的放大帶動效應,丹佛斯、海爾5G 工廠、長榮科技等102個智能工廠和數字車間,都是這批專項資金的受益者。
今天的中小企業,也許就是明天的行業巨頭。在推動制造業智能改造的過程中,天津還算了一筆長久賬——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近年來已認定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236家,累計投入了2.39億元財政資金。天津朗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就是獲益企業之一。
朗譽是一家生產智能重載AGV(自動引導運輸車)的企業。AGV可以理解為能搬運大物件的“舉重”機器人,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風電、水電、新能源等領域,是重型設備實現智能制造必不可少的關鍵一環。
“企業飛速成長,在人才、資金、企業用地等方面都面臨新問題,市工信局、區有關部門都主動幫我們想辦法。連續兩年,我們獲得了天津智能制造專項政府補貼基金。去年疫情期間,公司還獲得了貸款支持,500萬元資金解決了大難題。”朗譽公司副總經理楊國安說,去年8月,朗譽迎來高光時刻,生產的國內首臺240噸重載AGV下線,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填補了國內空白。
制造業智能化升級,加快推進天津制造業邁向高端。2020年,天津市智能科技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和限額以上信息服務業比重達23.6%。以智能科技產業為引領的“1+3+4”現代工業產業體系,成為天津“制造業立市”的強勁支撐。
天津市“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天津要堅持制造業立市,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用智能賦能制造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十四五”末的目標是加快建設制造強市,把天津建設成為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治理數字化
打造“城市大腦” 讓AI深度融入百姓生活
在首屆世界智能大會上,聯想創始人柳傳志發表主題演講時談到,發展智能科技是在投資未來,“天津市委、市政府手里端著白米飯,但忙著為未來的老百姓燉一鍋紅燒肉。”
“白米飯”與“紅燒肉”的比喻,點明了當時天津舉起智能科技產業大旗的戰略思考,同時也蘊含著對數字賦能政府治理能力的期待。
相隔5年,在今年的第五屆世界智能大會上,天津捧出了治理數字化“大餐”,天津“城市大腦”于5月20日正式發布。有網友說,“這個‘5·20’,有點燃!”
據天津市大數據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解讀,天津“城市大腦”以“物聯感知城市、數聯驅動服務、智聯引領決策”為目標,通過場景牽引和數字賦能,重點實現“部門通”“系統通”“數據通”,構建城市運行生命體征指標體系,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
來津參加世界智能大會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堅評價說:“城市大腦將讓城市治理更精準,打通社區服務‘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惠及每一個人,城市大腦也是營商環境,是創業沃土,希望接下來天津‘城市大腦’的實踐探索為超大型城市數字化治理提供新樣板。”
目前,天津“城市大腦”已接入銀發智能服務、“兩津聯動”、“慧治網約車”、津工智慧、“疫苗接種態勢感知”、“冷鏈食品一碼明”等首批重點應用場景。
其中,“兩津聯動”應用場景依托天津此前開通的政務服務平臺“津心辦”、城市治理平臺“津治通”,實現了為民服務端和城市治理端的深度協同,先后獲得了2020政府信息化卓越成就獎和2021數字政府卓越成就獎。
“我們網格員都說,過去是被動工作,現在是主動發現,‘津治通’助力基層治理工作。”天津市河北區網格中心的平臺管理工作人員說。河北區王串場街網格中心負責人介紹道,“‘津治通’上線后,樓道堆物、小廣告等問題,網格員能更快捷地發現并解決。7月以來,天津迎來強降雨,不過轄區并沒有形成嚴重積水,有積水苗頭,就及時發現了,這就是治理數字化的力量。”
“慧治網約車”應用場景則讓交通執法人員感受到了便利。天津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總隊執法協調室何天宜說,該應用場景整合了交通運輸、公安、網約車輛運營單位等各方數據,實時感知訂單、車輛運行、從業人員狀況,“過去識別疑似非法運營車輛,主要靠經驗;現在能現場調出證據。依托天津市‘互聯網+監管’平臺信息化支撐,執法能力明顯增強。”
天津市委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說,數據歸集、遠程感知、區塊鏈應用等智能科技手段,打開了社會治理的全新模式,數字賦能政府治理能力持續深化。而智能科技產業的發展,全方位改變著“哏都”市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天津已在智慧交通、智慧養老、智慧醫療等領域,打造了188個應用場景,AI已經深度融入百姓生活。
據其介紹,《天津市加快數字化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即將出臺,“下一步,聚焦數字時代城市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數字經濟、數字社會和數字政府建設。積極推進產業數字化,以數字賦能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改造,促進數字化轉型升級;堅持場景打造為用,聚焦社會治理難點、百姓民生痛點、社會關注焦點,讓群眾感受到數字化帶來的便利”。
記者 王姝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