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ckcqq"><sup id="ckcqq"></sup></ul>
<ul id="ckcqq"></ul>
<cite id="ckcqq"><table id="ckcqq"></table></cite>
  • <fieldset id="ckcqq"><menu id="ckcqq"></menu></fieldset><ul id="ckcqq"></ul>
  • <fieldset id="ckcqq"><menu id="ckcqq"></menu></fieldset>
    首頁 >國內 >

    香港扛風擋雨秘訣:有效的預警機制

    近期河南遭遇罕見的極端強降雨,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其后臺風“煙花”又登陸浙江,沖擊上海、江蘇等地,洪水淹沒多個地區,這令人們開始關注臺風、強降雨等極端天氣。

    與內地大多數地區相比,幾乎每年都會高掛“八號風球”的香港無疑是一個在臺風前線的沿海城市。8月4日,香港再次掛起“三號風球”,這已是今年第二個“三號風球”。至于暴雨,今年香港迄今共發出過18次“黃雨”、3次“紅雨”、1次“黑雨”。也正因如此,港人早已學會如何與臺風、強降雨共處。

    “風球”是什么球,“風假”又是什么假

    “八號風球”掛在哪里?在海邊嗎?有“五號風球”、“六號風球”嗎?記者曾聽到過不少不懂“行話”的外地人不解提問。

    “風球”并不是真的球,而是強風信號,天文臺發出的“風球”只有一號、三號、八號、九號、十號,它們對應的正式名稱分別是一號戒備信號、三號強風信號、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分為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種)、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十號颶風信號。

    至于黃雨、紅雨、黑雨,則分別代表暴雨警告信號,以黑雨等級最高,這表示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70毫米的豪雨,且雨勢可能持續。

    上述這些天氣警告,香港上至九旬老人下至三歲小孩,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原因就在于,這實在是太常見了,而且跟生活息息相關。

    在香港,多數人手機里都有一個名為“香港天文臺”應用軟件,它會即時推送天文臺發出的各種天氣警告,例如暴雨警告信號、酷熱天氣警告等。

    或許你會問,為什么要關注天氣?因為它產生了一個新的假期,民間戲稱為“風假”——根據勞工處訂立的《臺風及暴雨警告下工作守則》,在八號、九號或十號“風球”、黑色暴雨警告生效時,雇主不應要求雇員上班。

    同時,八號或以上“風球”懸掛時,大多數公共交通工具將會停止服務,包括巴士、地鐵地面路段、渡輪等,而商場內的店鋪停止營業、主題公園暫停開放,所有學校停課、港交所休市。

    即便你沒有下載“香港天文臺”應用軟件,也沒關系,因為你可以在各公共場所包括地鐵、商場、住宅大廈、醫院等地方,看到張貼的天氣預警通告,簡直達到“全天候、全覆蓋”。

    2018年以來的近4年間,香港經歷的八號或以上“風球”就有“山竹”“韋帕”“海高斯”“浪卡”,當中要數2018年9月的“山竹”威力最大,“十號風球”高懸10個小時。

    這些臺風甚至是颶風常常會將海傍的樹木吹倒,海水會將磚塊掀翻,于是香港人已經習慣了每年補一次海邊的磚地,被吹翻了,努力修補了大半年,再被吹翻,再努力修補……

    香港扛風擋雨有何秘訣?

    有效的預警機制

    防患于未然,是香港面對災情來臨時極為重要的事情。以2018年的“十號風球”為例,當“山竹”尚距離香港超過2000公里,香港天文臺已警示“山竹”破壞力大過以往臺風,呼吁特區政府及市民盡早防范。隨后,特區政府分別在12日和14日舉行跨部門會議,涉及約30個政策局和部門,在防備、應變和善后三方面作好準備。當天文臺發出“三號風球”時,特區政府已啟動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持中心和48個臨時庇護中心,安排大巴疏散部分離島居民。

    盡責職守的前線人員

    每當臺風肆虐之際,香港會有足夠的前線救援人員堅守崗位,確保公共安全。清理樹木的工作人員、警方巡邏車、救護車的身影活躍在街道上。

    完善的基礎設施

    完善的基礎設施也是令香港能夠屢次在臺風中平安度過的一大保障,使各地區保持通訊、供電、供水的穩定,港鐵也可繼續提供有限度的服務。

    以水浸的情況為例,強大的排水蓄洪系統使得香港只在局部地區發生此情況。特區政府渠務署自成立以來一直不斷升級防洪系統。例如于2017年10月完工的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就提供一個容量達6萬立方米,相當于24個標準游泳池的蓄洪池,可幫助周邊區域抵御暴雨。根據渠務署數據顯示,香港“水浸黑點”——即易遭水浸地區,由1995年的90個降至2018年的6個。而這6個黑點也已陸續啟動排水改善工程。

    市民的習以為常、井然有序

    風暴前后,香港全城處于熟悉的高度警備狀態。記者曾在臺風“山竹”襲港前夕前往離島大澳漁村采訪,見到村民們手腳嫻熟地把室外垃圾桶用繩固定于電線桿或石柱上,用防水薄膜包裹住低壓配電箱。其時香港天文臺已掛起“三號風球”,海面已見風浪,是不是該趕緊撤離?村民淡定地搖手三連,“怕什么,海水倒灌也不過到大腿,這樣就行了。”目光循著她手指的方向一看,全屋冰箱等電器均已放置到高桌上,一家人淡定地卷起褲腿吃飯。

    住在市區的居民通常會提前去超市“囤貨”,安心在家。商鋪和住宅也在天文臺發出的指示下,做好防范措施,如堆沙包、在門窗玻璃上用膠布貼“米”字等。然后,等風來。

    由此可見,香港能夠抵擋住一次又一次臺風的侵襲,不僅是經驗累積,也多虧各類“法寶”——各界的迅速反應、基建的精益求精。

    然而,這些“法寶”的練就,也離不開過往血淚教訓。自有紀錄以來,香港最嚴重的風災是1962年造成183人死亡或失蹤的臺風“溫黛”,雨災則是1972年的“6·18雨災”,超過130人死亡。

    暴雨警告信號的產生,是1992年5月8日,一場造成4人死亡的暴雨,才觸發當時政府專門制定面向大眾的黃、紅、黑三色暴雨警告信號。

    在臺風、暴雨和其他天氣警告信號之上,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還制定了《天災應變計劃》,從災前準備、受災期間應變到災后善后,從政府部門到公用事業應當肩負哪些角色和責任,均清晰列明。

    是天文臺不是氣象局?

    在其他國家或地區,專門負責監測及預測天氣的政府部門都會稱作“氣象局”,不過在香港則稱為“天文臺”,這是什么呢?

    香港天文臺前臺長岑智明就曾拍片解釋,原來是因為成立于1883年的香港天文臺在早期其中一個工作是觀象授時,即觀測氣象、紀錄時間,雖然時至今日,天文臺已不再需要循舊例報時,但名字一直沿用。

    那又為何香港天文臺隸屬于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岑智明說,這是由于早年的天文臺“開臺三寶”分別是氣象、授時、地磁,即氣象觀測、地磁觀測及觀象授時。當中地磁觀測,是為船長調校船上的指南針。天文臺為航運提供觀象資訊,與當時的香港經濟活動息息相關。作者:韓星童

    關鍵詞: 香港 有效 預警 機制

    責任編輯:Rex_01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av女电影网| 亚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亚洲黄色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野外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伊人中字综合精品| 亚洲乳大丰满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波多野结衣| 亚洲黄色在线视频| 亚洲白色白色在线播放| 亚洲女同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 亚洲日韩激情无码一区| 亚洲色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第一页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 亚洲成在人线av| 亚洲电影一区二区| 亚洲色成人中文字幕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 亚洲美女视频网站|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亚洲三级电影网站| 亚洲第一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伊区|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 亚洲无mate20pro麻豆| 亚洲精品白色在线发布| 亚洲va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