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在北京召開
云南省科研人員榮獲4項獎項
其中1項主持完成、3項參與
所獲獎項分別如下
↓↓↓
01
云南大學張喜光、侯先光、馬曉婭、叢培允、劉煜等研究人員主持完成的“寒武紀特異保存化石與節肢動物早期演化”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02
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云南金瑞種業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水稻遺傳資源的創制保護和研究利用”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03
昆明物理研究所參與完成的“超精密三維顯微測量技術與儀器”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04
西南林業大學參與完成的“竹資源高效培育關鍵技術”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在此次所獲獎項中
云南大學研究團隊主持完成的
“寒武紀特異保存化石與
節肢動物早期演化”項目引起不少關注
了解下該項目
↓↓↓
云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獲獎團隊。云南大學供圖
“節肢動物是一類演化最為成功、廣布地球各生態系的后生動物,其起源與早期演化歷來被視為重大基礎科學命題。”“寒武紀特異保存化石與節肢動物早期演化”項目第一完成人、云南大學教授張喜光介紹,多年來,云南大學古生物研究團隊通過開展野外剖面調研、采集上萬枚標本、分析成噸樣品微體化石,獲得大量重要原始數據,并基于多學科交叉及顯微CT等精密檢測,系統研究了中國南方寒武紀特異埋藏化石,在探索節肢動物早期輻射演化領域取得多項成果。
歷經15年深入研究,研究團隊首次確認了冠群甲殼動物生存于寒武紀早期及上肢出現的演化意義,證實了增節生長發育的祖先特征。首次揭示了寒武紀泛節肢動物的特異保存的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等精細解剖構造,開拓了神經古生物學的前沿研究。綜述總結了澄江生物群的系統古生物學,首次發現早期節肢動物具有的復雜集群行為,論證了“寒武紀大爆發”時期節肢動物在復雜海洋生態系中的優勢。
截至目前,研究團隊共發表60余篇(部)論文與專著,原創性研究成果曾入選“教育部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并得到國內外學者普遍引用,部分被收入教材和科普書刊。
云南大學劉煜研究員表示,云南是動物王國、植物王國、有色金屬王國,同時也是古生物王國。過去,研究人員只能從化石表面提取信息,研究也只能基于外部觀察開展,隨著顯微CT、電子掃描顯微鏡等先進技術的引入,研究人員可清楚地觀察動物隱藏在化石里的三維結構,完整提取化石的內部信息。此次的全新發現改變了對一些先驅節肢動物類群形體組構以及早期演化模式的傳統認知。
關鍵詞: 科技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