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ckcqq"><sup id="ckcqq"></sup></ul>
<ul id="ckcqq"></ul>
<cite id="ckcqq"><table id="ckcqq"></table></cite>
  • <fieldset id="ckcqq"><menu id="ckcqq"></menu></fieldset><ul id="ckcqq"></ul>
  • <fieldset id="ckcqq"><menu id="ckcqq"></menu></fieldset>
    首頁 >國內 >

    【百人96】吳征鎰:中國植物“活字典”

    【人物簡介】

    吳征鎰

    (1916-2013)

    江蘇揚州人

    我國植物學界

    德高望重的學術帶頭人

    也是世界著名的

    植物分類學和植物地理學家

    上世紀50年代

    他放棄北京的優厚生活

    舉家來到云南

    擔任中國科學院

    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長

    開始了艱苦的植物學研究

    到2005年

    發表和參與發表的

    植物新分類群1766個

    是中國植物學家

    發現和命名植物最多的一位

    改變了中國植物主要由

    外國學者命名的歷史

    他非常重視

    新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

    為國家培養了

    大批優秀人才

    和年輕的學術骨干

    先后編著20余部專著

    發表了140余篇論文

    獲國家級獎6項

    中科院和省部級獎13項

    國際和海外科學獎4項

    其科學成就

    贏得國內外的公認

    【人物事跡】

    “原本山川,極命草木。”

    吳征鎰親筆書寫的8個字,刻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一塊石碑上。

    這8個字也成為了他一生的寫照。

    1916年,吳征鎰出生于一個官吏世家。吳征鎰成長的階段,正是中國多災多難的年代。和多難的國家一樣,他也命運多舛,家道中落。1933年,吳征鎰考入清華大學專修植物學,幸得李繼侗、吳韞珍兩位名師指導,又靠五哥吳征鎧半薪資助和清寒獎學金,才得以完成大學學業。

    就在吳征鎰畢業后,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爆發了,華夏大地陷入一片戰火之中。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在長沙組成臨時大學,懷著“科學救國”這一信念的吳征鎰加入臨大從事助教工作。

    1937年底,臨大遷往昆明,他又跟隨老師李繼侗從長沙徒步前往昆明。這一走,就一路走了整整68天。

    一路的長途跋涉,使自小生長在書齋里的吳征鎰真正親近到了大自然。

    走在山嶺田間,吳征鎰不以為苦,他在日記中寫道“余同李師、毛應斗先生于晨曦中步行。紅梅初放,綠柳吐芽,菜花蠶豆亦滿田燦爛”。

    字里行間都體現出他對植物的癡迷,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云南是我國植物分布

    最豐富的省份

    這里的植物種類

    占全國的一半以上

    在西南聯大初期

    吳征鎰跟隨老師李繼侗

    進行野外植被考察

    足跡踏遍大理蒼山

    賓川雞足山、西雙版納等地

    采集了

    大量珍貴的植物標本

    然而

    抗戰形勢日趨嚴峻

    日軍飛機經常向

    西南地區狂轟濫炸

    一次日本飛機轟炸

    炸毀了聯大新校舍南區

    生物系的兩間實驗室

    幸運的是

    吳征鎰保存的

    近2萬個植物標本

    沒有受損

    在這種情況下

    外出考察

    也就成了奢望

    西南聯大堪稱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跡,時局艱難,西南聯大師生的生活都非常困窘,但治學的熱情卻無比高漲。

    作為與西南聯大共命運的吳征鎰,也是奇跡的創造者之一。

    他一邊作為年輕教師兼職任教,一邊在西南聯合大學理科研究所攻讀研究生。

    在那段戰火連天的歲月里,吳征鎰還默默地完成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壯舉。

    從1939年起

    困守昆明的吳征鎰

    一個人

    在標本室的煤油燈下

    對照僅有的文獻

    和模式標本照片

    以及自己幾年來

    所積攢的

    昆明、滇西南等處標本

    進行了

    系統的整理和鑒定

    這一工作進行了

    長達十年的時間

    由他親手整理制作的

    卡片將近有3萬張

    正是因為有了

    他整理的這3萬張卡片

    才使得1950年以前

    關于中國植物的

    文獻記載和相關資料

    不至缺失

    也正因為

    有了這3萬張卡片

    若干年后

    我國的植物分類研究

    及中國植物志的編寫

    才有了

    最為基礎和重要的資料

    新中國成立后,吳征鎰進入新成立的中國科學院。

    此后的幾年間,吳征鎰南征北上,參加或領導全國各大區資源綜合考察。

    橡膠宜林地考察、華南林業考察及華南熱帶生物資源考察、華東農業考察等,吳征鎰的足跡遍及粵、桂、黔、滇地區,對中國植物區系、大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等問題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1950年,吳征鎰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1955年,又當選為中國第一批學部委員,成為了中國最早的院士之一。

    可是,吳征鎰卻更懷念在煤油燈下看標本和在野外搞調查的日子,懷念1938年的云南之行,懷念那里的亞高山針葉林、高山草甸、熱帶山頂常綠闊葉林、熱帶季雨林和各式各樣的次生植被。

    吳征鎰永遠也不能忘記,當年面對云南秀麗風光,許下的“一定立足云南,放眼中國和世界植物”的宏圖大愿。

    1958年

    吳征鎰做出了

    一個驚人的決定

    他辭去

    在北京擔任的所有職務

    攜妻兒

    舉家遷往云南昆明

    籌建昆明植物研究所

    此后

    將近一個甲子的歲月

    他和草木相親

    與云南同行

    讓云南的植物

    為天下所知

    讓中國植物

    分類學的研究

    從云南走向全世界

    他曾說:“我一生三下云南,1938年,1955年,1958年,最后定居云南至今。對云南可以說是幾乎走遍了。你看,這不是很令人高興的事嗎?”

    回到云南的吳征鎰,自此縱情于這片“植物王國”。

    從干燥炎熱的河谷到潮濕寒冷的高山。哪里有植物,哪里就出現過吳征鎰的身影。

    野外考察時,吳征鎰不看天、不看山、不看景,一路只管低頭看著植物,也不知因此摔了多少跤,被同事們笑稱為“摔跤冠軍”。

    有一次在云南文山考察,吳征鎰又在密林中摔了一跤??蛇@一次他坐在地上遲遲沒有起來。同事們以為他摔傷了,正想過去攙扶,卻見吳征鎰手中捧著一株白色寄生植物,欣喜地叫著:“快看快看,這是錫杖蘭!”

    像吳征鎰摔跤摔出重大發現的小故事,在昆明植物研究所,每位老一輩的科研工作者都能說出幾件來。

    吳征鎰對植物的研究達到了分秒必爭的程度,開會時中間有個10分鐘左右的休息時間,他都不肯耽擱一分鐘,立刻跑到標本室去看標本。因此經常出現開著會,會議的主持人卻不見了,大家就都知道他一定是在標本室。

    縱然這樣,吳征鎰還是覺得科研的時間不夠。

    隨著研究的深入,吳征鎰的足跡遍及全國,喜馬拉雅山的雪峰和塔什庫爾干的沙漠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年逾花甲時,他還堅持赴湘西、青海、東北等地考察,兩次進藏、兩次入疆,重走祖國山川,審視全國植物區系分布,系統全面地回答了中國現有植物的種類和分布問題,摸清了中國植物資源的基本家底,提出被子植物“八綱系統”的新觀點。

    在70多年的

    植物研究中

    他定名和參與定名的

    植物分類群有1766個

    涵蓋94科334屬

    是中國發現和命名

    植物最多的

    一位植物學家

    以吳征鎰為代表的

    三代植物分類學家

    改變了

    中國植物

    主要由

    外國人命名的歷史

    由吳征鎰編纂的圖書更是數不勝數,且多為植物學的經典著作。

    代表專著有《中國植物志》《云南植物志》和《中國植被》等,他耄耋之年仍筆耕不輟,與弟子合作完成了《中國被子植物科屬綜論》《中國植物志(總論)》《種子植物分布區類型及其起源與演化》《中國種子植物區系地理》四本專著。累計發表論文150余篇,其中SCI(《科學引文索引》,世界著名的引文數據庫之一)收錄75篇。

    1983年,吳征鎰到英國進行訪問考察。

    其間,英國的植物學家們拿出了一批他們難以識別的植物標本,希望請中國的植物學家幫忙鑒定。

    這些標本大多是上個世紀初的歐洲人在中國西南地區采集的。幾十年來,無人能做出權威的鑒定。此時吳征鎰站了出來,他認真地觀察了標本之后,用流利的英語說出了每一種植物的拉丁學名,它們的科、屬、種、地理分布、曾經記錄過的文獻、資源開發的意義等等。

    他超群的記憶力和淵博的植物學知識,讓在場的英國人贊嘆不已。

    鑒于吳征鎰對中國和世界植物學的巨大貢獻——

    1999年,他榮獲被稱為世界園藝諾貝爾獎的日本花卉綠地博覽會紀念協會“考斯莫斯國際獎”,成為世界第七位、亞洲第二位、我國首位獲得該獎的學者;

    2001年獲云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2003年獲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成就獎;

    2008年1月8日,吳征鎰獲得2007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1年12月10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將第175718號小行星永久命名為“吳征鎰星”。

    2013年

    97歲的吳征鎰

    與世長辭

    留下了一本本

    承載幾代人心血的

    植物典籍輝映青史

    一張張

    親手書寫的

    植物卡片見證歲月

    “吳征鎰星”

    猶在空中閃亮

    照耀著山川

    草木花竹

    還在大地蔥榮

    述說著

    吳征鎰傳奇的一生

    【人物語錄】


    做學問,一定得沉下去,做“大”事,不要看眼前的小利。


    關鍵詞: 云南百城百人

    責任編輯:Rex_01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 v小说|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址|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图片| 77777_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亚洲图片一区二区| 五月天网站亚洲小说| 亚洲av一综合av一区| 亚洲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观看 亚洲αv久久久噜噜噜噜噜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在线 |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色最新高清av网站|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亚洲另类激情文学|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 亚洲AV综合永久无码精品天堂|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片软|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高清www777| 亚洲一卡一卡二新区无人区| 亚洲香蕉免费有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在线亚洲午夜理论AV大片|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噜噜噜| 日韩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亚洲自偷自偷精品| 亚洲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午夜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亚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 |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亚洲男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本综合久久| www.亚洲成在线|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亚洲中文色|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爱|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 亚洲狠狠综合久久| 亚洲最大的黄色网| 色九月亚洲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