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12日電 題:麥蓋提紅棗里的“陽光”味道
新華社記者張鐘凱、李志浩
立冬剛過,塔里木盆地的紅棗進入收獲期。飽滿的果實掛滿枝頭,在明媚陽光的照耀下,特有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塵土也難掩果皮誘人的棗紅色。
在喀什地區麥蓋提縣央塔克鄉哈曼闊依地村的一處棗園,幾位棗農正忙著用桿子打棗,這是紅棗收獲期棗園最常見的場景。而棗園入口處停著的卡丁車大小的無人棗園管理機讓這片100畝的棗園顯得有點不同尋常。
走進地頭的一個小平房,這個棗園的“與眾不同”一目了然:一塊電子大屏顯示著智能水肥管理、害蟲靶向管理、土壤環境實時監測數據等內容,管理人員通過遠程遙控就能進行相關操作。
“我們這片棗林的紅棗不僅甜度高,科技含量也高。”央塔克鄉黨委副書記李華說,這片基于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的智慧棗園是山東省日照市對口援建麥蓋提縣的一個大膽嘗試。據李華介紹,通過無人化、精準化的管理,可以明顯減少水肥和人工的投入,具備規?;茝V的潛力。
麥蓋提縣是新疆種棗大縣,種植規模超過56萬畝,紅棗種植是當地農業支柱產業。除了引入農業科技公司,提升種植端的效益,日照援疆團隊還嘗試通過系統化管理,在交易端等環節提高棗農收益。
在喀麥高速出口北側的麥蓋提縣紅棗交易中心,大片的紅棗在地上晾曬,每小片晾曬區前都立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紅棗來自哪個鄉、哪個村。
來自希依提墩鄉博斯坦勒克村的棗農艾合買提將自家10畝地里的紅棗都運到這個免費的晾曬場。對于種植規模不大的他而言,交易中心可以讓他的紅棗賣出更高的價錢。
據日照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指揮長謝霽曉介紹,交易中心引入紙箱印刷廠、紅棗加工企業等,嘗試統一晾曬、篩選、加工、包裝和銷售,提高種棗小戶的議價權。
“樹大好乘涼。集中平臺搭建起來,就能聚集和打通產業鏈,讓麥蓋提紅棗賣得更好,讓更多人嘗到這里大漠陽光孕育的味道?!敝x霽曉說。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