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12月23日電 題:李春燕:以青春芳華,助鄉村芬芳
李曉明、杜雨默、金火
2015年,在部隊當了8年班長的李春燕退伍回到家鄉——廣西玉林市博白縣鳳山鎮峨嵋村。
博白縣素有“中國桂圓之鄉”的美譽。然而,“當時老鄉們種的桂圓賣的價格很低,而外地商戶收購后,打造包裝成自己的品牌,就能售出高價。”李春燕覺得,家鄉的桂圓應該有自己的品牌。
籌建公司、創建團隊、考察市場、引進現代化生產設備……懷著“打造博白人的桂圓品牌,復興客家桂圓產業”的愿望,李春燕與一眾好友成立公司并創立“客家桂圓”品牌,研發“模擬自然干燥技術”,把以往因價錢低、大多要爛在山里的桂圓做成了明星產品。
打開市場之后,李春燕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桂圓產業鏈,助力家鄉百姓脫貧——與貧困戶簽訂購銷合同,承諾無論收成年景好壞,都會以高于市場價格優先收購與公司合作的果農產品;吸收36名貧困鄉親到公司工作,扶持帶動貧困戶123戶,輻射帶動周邊數十個行政村投入桂圓肉加工產業。
桂圓暢銷粵桂,鄉親們富了起來,李春燕也成了家鄉有名的致富帶頭人。
2020年4月,一封信又給李春燕的人生帶來新變化。
這是一封蓋著峨嵋村黨總支部委員會印章的信,鄉親們請她擔任村黨總支部書記。
關鍵時刻,李春燕展現出了一名“老兵”的本色——“既然鄉親們信任我,我就不能辜負。”
2020年8月,李春燕成為峨嵋村歷史上第一個“女支書”。
上任不久,“硬仗”就來了——為打通農村供電“最后一公里”,自治區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改造線纜需要經過李邦青家,老人死活不同意。
上門做工作,不行。請來老人的親戚當說客,還是不行。
入夜,忙活了一天的李春燕輾轉反側。第二天,她來到老人家里,用上了“激將法”:“十二公,你就盼著子孫越過越不如人吧?!”
李邦青排行十二,論輩分,李春燕要叫他“十二公”。
聽李春燕這么說,李邦青也愣住了:“沒有啊,我……我沒那個意思。”
趁著對方口氣松下來,李春燕趁熱打鐵:“以后這老屋翻建受線路影響了,電力公司再給您改。要是還不放心,我找電力公司跟您簽協議,您看這樣成不成?”
最后,老人點頭同意。村里電力增容順利完工,徹底地解決了村民家里電磁爐燒不開水,空調、微波爐等家用電器當擺設的問題。
接下來,她又想方設法為村里修橋鋪路、開渠引水,修建文化休閑廣場,峨嵋村村容村貌發生了明顯改變。
今年3月,李春燕在峨嵋村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農村“三變”改革試點工作。
一開始,鄉親們積極性并不高。李春燕便帶人挨家挨戶走訪,一人一案動員。“那段時間特別辛苦,沒日沒夜地登門做工作,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李春燕回憶。
終于,越來越多的鄉親參與進來,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碎田”變成了整田。僅僅4個月后,鄉親們就拿到了首次分紅。那一刻,他們笑得合不攏嘴。
2021年,李春燕被授予“最美退役軍人”稱號。
關鍵詞: 鄉村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