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電器此次備受關注,原因除了系首度回購和金額較大之外,也與其回購背景和當下環境有關。
格力電器混改塵埃落定后,又一個涉及巨額資金的動作讓格力電器備受矚目。
4月12日晚間,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回購金額不低于30億元且不超過60億元,回購股份價格不超過70元/股。
這是格力電器首次進行股份回購。
格力電器在公告中稱,回購的股份將用于實施公司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近期,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家電行業銷售一度停滯,一季度白電市場銷售規模大幅收縮,尤其是空調市場嚴重受挫。
格力電器此舉無疑給資本市場注了一劑強心針,截至今日收盤,格力電器股價逆勢漲超5%。
1 大手筆回購展信心
事實上,家電行業上市公司進行股票回購并不少見,2019年以來,TCL、蘇泊爾、美的集團就曾有過回購的動作。格力電器此次備受關注,原因除了系首度回購和金額較大之外,也與其回購背景和當下環境有關。
此前在格力電器混改中,高瓴資本旗下珠海明駿取得15%的股權,按照當時的公告,股權轉讓完成后,將推進上市公司層面給予管理層實體認可的管理層和骨干員工總額不超過4%上市公司股份的股權激勵計劃。
根據格力電器2019年三季報,目前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持有上市公司0.74%股權,代表經銷商利益的河北京海擔保投資有限公司持有8.91%股權。根據4月12日公告,若按回購資金總額上限60億元和回購股份價格上限70元/股測算,預計回購股份約占目前公司總股本的1.42%;若按回購總金額下限30億元和回購股份價格上限70元/股計算,預計可回購的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0.71%。不過,無論按總金額上限還是下限,計算下來,以董明珠為代表的管理層持股比例都會超過10%。
公告顯示,此次回購部分社會公眾股股份,用于實施公司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以此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構建管理團隊持股的長期激勵與約束機制,確保公司長期經營目標的實現,推動全體股東的利益一致與收益共享,提升公司整體價值。
董明珠此前在接受央視財經采訪中透露,受疫情影響,格力2月的銷售數據基本為零,損失或將達到200億元,一季度報表是一定不好看的。于是,格力電器此次宣布回購計劃也被業內解讀為增強市場信心之舉。
招商證券家電行業研究在其最新研報中表示,回購型股權激勵相較于定增型,不會稀釋原股東持股比例;格力賬上資金豐沛,具備以自有資金回購的實力;且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市場情緒低迷,公司于此時推出回購預案,彰顯管理層對公司經營和未來發展的信心。
2 格力公開舉報奧克斯后續
在回購股份之外,去年格力電器“開撕”奧克斯事件也于近日迎來了后續。
據悉,寧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針對奧克斯空調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能源效率標識進行虛假宣傳案,對奧克斯做出“處罰款十萬元”以及“責令改正”的行政處罰。
2019年6月10日,格力電器在官方微博發布《關于奧克斯空調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銷售不合格空調產品的舉報信》,直指奧克斯空調能效比和制冷消耗功率不合格。隨后,寧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格力的舉報予以立案。
一紙舉報信,牽動兩家知名家電企業,砸向空調行業,并讓“虛標能效”的痼疾浮出水面。奧克斯后來回應稱,格力舉報“屬于明顯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并“已向公安機關報案”。
在舉報事件后的半年里,奧克斯和格力雙方多次隔空交戰,董明珠也多次在公開場合點名批評奧克斯。如今,這起“同行廝殺”迎來終章。
寧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經調查,并在生產領域和家電賣場、專賣店以及電商平臺等流通領域對涉及當事人14個型號的空調分別進行隨機抽樣,委托具有法定資質的檢驗機構進行檢測,其中2018年11月20日生產的出廠編碼為114841001811201629的室外機和2019年4月3日生產的出廠編碼為017134001904031924的室內機組合的KFR-35GW/ZC+2型號空調,檢測結果為制冷消耗功率1138.3W、能效比3.21W/W,能效等級3級,與其能源效率標識上的信息不符。按照《節約能源法》第七十三條第三款規定,“利用能源效率標識進行虛假宣傳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在社交媒體上,有網友評論稱“董明珠贏了”,但更多的評論集中在10萬元的罰款金額上,認為“罰款太輕了”“造假成本太低了”。
在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看來,根據處罰結果,奧克斯贏了,董明珠和消費者輸了。劉步塵稱,在這起事件中,董明珠直接沖到最前面,多次公開表示憤怒,對于這樣的結果董明珠不會滿意;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沒有人來補償他們的損失;而奧克斯銷售不合格產品獲得的利益要遠大于其付出的代價。
3 家電行業洗牌加速
不過,無論是格力還是奧克斯,抑或是其他空調企業,今年都會面臨一個競爭更加激烈的市場。
奧維云網(AVC)公布的2020年一季度家電零售全渠道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白電市場銷售規模大幅收縮,整體零售額降幅約45%。
分品類來看,相比冰洗,空調市場成為了重災區,一季度空調實現零售量524萬臺,同比下降46.6%;銷售規模僅為149.2億元,同比下降58.1%。
事實上,不僅僅是空調,整個家電行業都面臨嚴峻的考驗,尤其是海外收入占比較大的企業。目前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市場不確定性主要來自國際形勢的變化。近期,海信集團在回應裁員傳聞時稱,公司海外業務收入占集團整體收入已超過40%,經營形勢嚴峻,為此公司采取高管帶頭降薪和淘汰末位員工的措施。
根據格力電器業績來看,其營收中超8成來自于國內市場。招商證券在研報中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行業景氣雖有所承壓,但聚焦公司內部,剛剛完成混改的格力未來仍有較大的想象空間,一方面,電商渠道的發展為公司未來的重要看點,另一方面,股權激勵計劃逐步推進,將進一步深化管理層與公司的利益綁定,利于公司穩健高效經營。
劉步塵分析稱,相比海外業務占比較大的企業,格力對國際市場的依賴較少,但從長期來看,空調行業已經進入存量市場,以及國家對房地產的嚴控仍在繼續,這兩點并沒有因為疫情而發生改變。
與此同時,行業的新一輪價格戰已經開啟。根據奧維云網統計,2月空調線上市場均價同比下滑31%至2350元,線下均價為2708元,同比下滑27%,其中格力、美的、海爾三巨頭的均價都在下滑。
劉步塵稱,對家電企業來說,今年不是發展的問題,而是生存的問題,在這樣的形勢下,行業競爭已經從共同做大蛋糕向從競爭對手嘴里搶蛋糕過渡,價格戰和裁員已經開啟,預計今年部分二三線品牌會淘汰出局。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