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我們日常生產生活過程中排出的各種廢棄物,好比一座“城鄉礦山”,對其合理開發利用,既能減少污染,改善生態環境問題,還可節約資源,形成新的產業形態和經濟增長點。
昨日,以“城市固廢循環經濟+碳中和”為主題的城鄉礦山產學研聯盟第三屆科技論壇在我市舉行。來自環保行業的院士專家、科技工作者、企業家等齊聚一堂,就碳中和背景下的資源循環領域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展開深入研討。論壇由城鄉礦山產學研聯盟舉辦,廈門火炬高新區企業環創科技承辦,廈門大學協辦。
“城鄉礦山”的開采
離不開科技創新
專家們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對于加快生態文明建設、促進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通過對廢棄原材料、污水、危廢等二次回收利用,合理開采“城鄉礦山”,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路徑和抓手。
“城鄉礦山”的開采離不開科技創新。典型的如將部分廢塑料通過化學的方法轉變為新塑料,既實現垃圾減量,也減少塑料生產對原油的消耗。有數據統計顯示,以廢塑料為原料要比用原油制造塑料減少約45%的污水排放和60%-70%的能耗。
垃分一體化新模式
引發關注
環創科技在會上分享的“鄭州高新區‘四位一體’垃圾分類一體化新模式成功經驗”引發關注。四位一體指的是前端精細化分類,中端分類直運,末端資源化處置和云端智能化監管。在鄭州高新區垃圾分類分揀中心,首先由“機械手”通過空間定位、快速軌跡跟蹤等技術,對垃圾進行精準分揀,再通過環保設備和技術工藝對垃圾進行深度處理,實現達標排放。該分揀中心從前端分類,中端收運到末端處理,全程均開放可見,市民可通過微信公眾號端口實現“云監工”。
據悉,城鄉礦山產學研聯盟于2019年成立,由積極投身于城鄉礦山產業技術進步,從事相關技術與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服務、投資的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等相關機構自愿組成。目前,聯盟共有44家成員單位。
【聲音】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汪印:
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隨著城市人口越來越多,物質、能量代謝速率越來越快,城市產生的廢棄物數量也越來越多,如果城市廢棄物得不到有效的資源化利用,那么將成為城市健康發展的梗阻。“城鄉礦山”的合理開采,可以減少源頭的物質和能量代謝,這對于城市可持續發展,實現“碳中和、碳排放”目標至關重要。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溫宗國:
助力無廢城市建設
城市的生活垃圾分類非常重要,只有把前端分類工作做到位了,才有利于后期的資源化加工利用,形成高附加值的資源化產品。廈門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并建有多個資源循環利用基地,且從政策保障上形成了長效機制,這有利于對“城鄉礦山”的開發,助力無廢城市的建設。(記者 林露虹 )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