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膽大心細的人做什么都會成就斐然,做好人能建功立業,做壞人也讓人罄竹難書。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個讓人詬病甚至恨得牙癢癢的人物。
他叫李友燦,一個靠自己走上人生巔峰,又憑實力被萬人唾罵,法理難容的“中國第一貪”!
雞窩里也能飛出真鳳凰
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生在河南農村的李友燦,年僅三歲沒了爹娘,和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姐姐過著茍延殘喘一般的生活。
無論是時代的特性還是原生家庭的悲劇,都讓兩個脆弱的生命活的比一般人更心酸一些。
但是李友燦活下來了,不止活下來了,他強大的內心讓他活的十分端正,接踵而來的磨難和透不過起來的饑餓感帶給他的不是絕望和萎靡。
反而讓他更加懂得自己的生命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想要活下去,就要抓住機會!
1970年,初中在讀的李友燦敏銳的把握住了政府征兵入伍的機會,他憑借良好的身體條件、簡單的家庭關系以及自己陽光正直的性格,被應召入伍,成為了優秀的人民子弟兵。從此再也不用忍饑挨餓。
進入軍隊之后的李友燦,十分珍惜自己生命中這一難得的機遇。
在部隊里,他一直是練兵場上的標兵,政治考核中的魁首,因為表現良好,沒多長時間就被破格提干,成為了同期兵中入黨最早的一批人。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打響,對于和平年代的中國軍人來說,是一次真槍實彈的大練兵,青春正隆的李友燦跟隨自己的部隊來到了這片艱辛的戰場。
在戰場上,受到軍隊良好教育的李友燦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他和戰友們不顧生死,奮勇殺敵,最終代表中國軍隊的正義力量,以“戰斗功臣”的形象活著回到了祖國。
參加過戰斗的李友燦仿佛是被槍炮打磨出了更加奪目的光彩,作為戰斗英雄的他很快被保送到軍校。
他憑借自己與生俱來的堅韌性格,拼搏精神,未滿而立之年,就已經將自己原本如泥潭困獸一樣的悲慘命運扭轉乾坤,仿佛真的是涅槃的鳳凰,從此走上了光耀門楣的仕途之路!
1987年至2003年,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里,李友燦從一個小小的省廳辦公室干部一路青云直上,成為省級的主要干部。
但也就是在這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里,這位曾經憑一己之力扭轉坎坷命運,直達云霄九重的“真鳳凰”,同樣憑借自己的力量把自己從九重天上拽了下來,摔成了被世人唾棄的惡心模樣!
萬惡源于一個“小念頭”
剛剛走上政途的時候,李友燦依然是個腰桿挺直的好干部,他將自己在部隊中學到的好習慣帶到了自己所在的機關里。
將自己在軍校中學到的領導才能運用到為百姓做實事中去,曾經屢次獲得領導同事的褒獎。
不僅如此,他還是個緊跟時代發展,在工作上求新求變,為政府建設出謀劃策,為百姓致富殫精竭慮的好公仆。
1997年,改革開放的浪潮席卷全國,他在這個大好政策的扶持下,也為當地的百姓謀取了很多的好政策和好項目。
但是也是因為改革開放,讓很多商人的心活了,也讓李友燦的心一點點偏了。
當時是國外汽車產業進駐中國的關鍵時期,誰能夠申請到進口汽車的配額審批,誰就會搖身一變,成為弄潮兒中最早上岸的那一個。
而手握大權的李友燦就是這些弄潮兒們虎視眈眈盯著的那塊上岸的木板。
官途通暢的李友燦其實早就在一路攀升的道路上體會到了權利給自己帶來的便捷和一些“秘不可宣”的身價。
同時也給他養出了一些早年間為了生存與拼搏無暇顧及的怡情小趣。
在官場應酬往來之中,他認識了這世間比政府大樓更氣派的會所,比當兵打靶更有趣的游戲,以及比機關同事更活絡的人際關系。
2001年,高爾夫還是個平民百姓想不不敢想的高級游戲,但是卻已經成為了李友燦必不可少的業余生活。
那些動輒上千元的會員費,就是李友燦用自己手中的權利創造出的另一種隱性價值。
而這,只是罪惡的點點火星罷了。
在一次高爾夫球聚會當中,李友燦認識了改變他一生的人——丁寧。
當時,丁寧是北京一家汽車貿易公司的總經理。
可以說他們的相遇并不是偶然,一切都在丁寧的計劃當中。
他在見到李友燦的一瞬間,就擺出了極盡諂媚的姿態,極大的滿足了李友燦日漸膨脹的虛榮心。
但是當時的李友燦已經見過了太多的世面,丁寧那小打小鬧似的示好對他來說簡直不夠看。
奈何丁寧也是個不打不低不罷休的性子,一次兩次無法打動李友燦,他就制造更多的機會取得李友燦的好感,終于經過多次的“深度交流”。
丁寧的堅持和投其所好終于打動了李友燦,再一次賓主盡歡的飯局之后,李友燦大筆一揮,將手上的進口汽車配額權限批給了丁寧。
而他自己也以默許的形式,接受了丁寧“善意”的感謝。
2001年,是李友燦人生的分水嶺,也是他在貪污的道路上取得第一桶金的時候,因為這一次審批給丁寧的汽車配額,他動用了自己的權利和手下的關系。
在明知違法的前提下,與自己手下企業的高管里應外合,將69個汽車配額用神不知鬼不覺的方法賠給了丁寧。
而這位丁寧也極其大方的一次性回報了李友燦300萬的感謝費。
那時候的李友燦,還只是個第一次把握不出自己手中糖果的小孩子。
或許在他看來,他對丁寧開的一點點口子,只是他一時的心軟或者是心動,只不過是因為一點走偏的小念頭而沒有攥緊自己手中的糖果。
即便是當時自己的同僚正因為貪污受賄被依法嚴辦的風口上,他也沒有把自己歸類在貪官的行列里。
一來二往,再無回頭路
然而,即便他已決心握緊自己手中的糖果,卻防不住嘗到甜頭的小偷再來哄騙。
不久后的又一次高爾夫球聚會中,丁寧故技重施,再次以利誘之,彼時的李友燦雙眼眺望著眼前千金購置的優良草坪,喝著價值上萬的紅酒。
他已經完全適應了有錢以后,靈魂上的一種自由飛翔的感覺,十幾年軍隊和戰場磨礪下來的尖刀意志也一點點在酒色財氣的熏陶下生出了斑駁的繡痕。
當聽到丁寧提出會以更加豐厚的報酬來感謝自己的時候,他毫不猶豫的點了頭。
甚至一不做二不休,這一次開放的特權是上一次的2倍!
至此,李友燦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里,僅從丁寧手中就貪污了1000多萬。
第一次知道自己的“舉手之勞”能給自己撈到這么大一桶金的時候,李友燦整個人都傻了。
他快樂的像個沒腦子的孩子,居然自己親自開車去北京將現金塞滿后備箱再一路開回了河北!
有了這筆錢,李友燦再也不用為自己的仕途難以再上一步擔憂。
只要他把握好自己現有的權利,就能夠讓自己日進斗金,只要有了這些錢,他就能夠給家人買好房子,給兒子提供好的讀書條件。
他可以隨心所欲的吃遍山珍海味,也可以一擲千金的在球場上盡情揮桿!
連續兩次的和平交易,讓李友燦徹底消除了自己心中的愧與怕。
在之后的兩年里,李友燦先后三次用這種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的方式向丁寧大開方便之門。
而丁寧對他的回饋也是十分大方的,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李友燦從丁寧處總共受賄4723萬元人民幣,這個概念是什么?這是一個中等縣政府一整年的財政收入啊!
為了給這四千多萬人民幣找個隱秘的歸處,謹小慎微的李友燦做了一件令人唏噓的舉動。
他在北京郊區買了一個獨立的房產,作為這些贓款的保險箱!用一座房子做保險箱存放自己貪污的現金,這是多么荒唐又是多么令人感嘆的一個舉動啊!
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強,河北省政府這樣莫名其妙被批走的汽車配額不可能不被有心人懷疑。
然而,事情眼看著就要敗露的檔口,緊張的風向卻急速扭轉,成為了更多商政勾結效仿的標桿,越來越多的人以各種各樣的名目求道李友燦門上,請他再開方便之門。
也有越來越多的政府官員效仿李友燦,用自己手中的權利謀求一點點“福利”。
于是貪污腐敗的不正之風就這樣從絲絲縷縷的滲透變成了卷起鋪天蓋地黃沙的颶風。將法律的利錘喚醒!
眼看大難來臨,倉皇獨自逃離
2003年8月,這越演越烈的正經貿易問題終于引起了上級領導的注意,而從基層提交上來的針對李友燦本人的檢舉材料也與日俱增,讓上級領導不得不謹慎行事。
而當兵出身的李友燦,敏感的注意到了這平靜一下的一點點漣漪,經過很多天的觀察與分析,他果斷的做出了一個決定——跑!
說跑就跑,在調查人員剛剛開始前期搜證的檔口,李友燦就已經搶先一步將自己違規審批的所有材料全部銷毀了。
緊接著他直奔北京自己的“現金保險柜”將自己視若珍寶的真金白銀全部打包裝好,瞞著自己所有的親人朋友,連自己的糟糠之妻都狠心的拋棄。
以最快的速度用假身份證通過旅行社辦理的俄羅斯旅游護長,連夜躲到了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市。
當調查組的人從李友燦秘書口中得知李友燦已經好幾日沒來上班的消息時,李友燦已經膽戰心驚的隱秘在了哈巴羅夫斯克的一間廉價出租屋里。
2003年9月,針對李友燦涉嫌受賄的事件調查工作正式啟動,經過四個月的走訪取證,2003年12月,正式將李友燦以涉嫌受賄罪定罪,并正式進行全球逮捕。
2004年4月,通過俄羅斯警方的大力支持和調查組人員的通力合作終于將李友燦抓捕歸案,至此,他終于到了為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交作業的時候。
負疚在心,自殺三次未遂
在抓捕審理的過程中,李友燦交代了他在逃亡階段的心路歷程:
面對自己犯下的罪行,這個鐐銬加身的男人一方面雖然懼怕刑法對自己的處置,一方面在內心深處卻也感到一絲絲安定。
逃亡海外的這段時間里,他沒有合法身份,語言不通,更不敢在華僑身邊駐留,只能一個人蝸居在窄小臟亂的出租屋里。
因為知道自己身負重罪,他每天都活在有朝一日被抓捕歸案的恐慌中,懷揣著那么多的錢,在國外卻形同廢紙一般,他不敢兌換,也不敢直接與人交易。
只能像個老鼠一樣每天偽裝自己出去覓食,在龜縮在陰冷的房間里胡思亂想、強大的心理壓力激發出濃重的悔恨。
讓他無時無刻不在后悔自己因為一念之差犯下的不可挽回的錯誤,更讓他開始思念自己遠在他鄉求學的兒子和被他拋棄的發妻。
在這些重如千斤的思想壓力之下,李友燦幾近崩潰,他曾經起了三次自殺的念頭,但是命運卻偏偏不愿輕易放過他。
第一次自殺,李友燦選擇了上吊,荒唐的是當他下定決心蹬掉椅子的時候,上吊的繩子卻斷了。
第二次他選擇用更結實的皮帶把自己勒死,可是卻依然沒有死成。
第三次,他吞下了整整一瓶的速效救心丸,以為這次自己必死無疑,第二天睜開眼睛卻發現自己居然還活著!
是啊,犯下如此惡貫滿盈的重罪,上天怎么可能讓他如此輕易地結束生命!
2004年9月10日,李友燦依法被判處死刑,可憐那個對他所犯罪行一無所知的妻子,自從知道他被捕之后就日日以淚洗面。
直到2006年4月29日,在李友燦即將被注射死刑之前,這個可憐的女人才有機會見到自己丈夫的最后一面!
李友燦用他一生的軌跡告訴世人,上天不會忽視一個努力的人,但是法律也不會放縱一個投機取巧的人。
無論是多大的權利,都是國家賦予的,是用來為為民服務、為國建設的,絕不是給某些貪婪的人謀取私利的!
任何人,一旦觸犯了人民的權力和國家的信任,必然會受到應有的懲罰!
關鍵詞: 哈巴羅夫 年的時間 改革開放 神不知鬼不覺 高爾夫球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