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央視315晚會曝光國內重要的粉條生產基地禹州地區的桐樹張村銷售出去的“紅薯粉條”、“山藥粉條”卻是由“玉米淀粉”、“木薯淀粉”混制而成。
根據央視315晚會顯示,粉條生產車間在一個簡陋的民房里,加工粉條的機器上布滿了污漬,有的地方已經生銹,生產工人直接裹著編織袋或者塑料布干活。狹長的過道擺滿了一袋袋木薯淀粉,工人將少量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混合在一起鏟入機器,經過多道工藝,就做成了粉條。這樣的粉條,在當地被稱為“通貨”。
據了解,市場上,木薯淀粉每斤不到2元,而紅薯淀粉每斤賣到4元左右,為了省錢,用木薯淀粉代替紅薯淀粉是當地常見的生產方式。
根據禹州市夏都三粉廠負責人表示,粉條晾曬好之后,一般都不做任何包裝,直接發給批發商,有時也會根據客戶需要進行包裝。一般銷售給消費者的粉條產品會標注上河南特產或者禹州特產紅薯粉條。
關鍵詞: 木薯淀粉 紅薯粉條 玉米淀粉 混合在一起 生產車間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