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利斌
2011年,經過法醫鑒定與專業的DNA比對,警方確定了金利斌自殺身亡的事實。這位曾經的包頭首富,依靠自身實力在商界呼風喚雨,迎來人生巔峰。
生活一帆風順的金利斌,為何選擇自焚?
出身市井,白手起家
1967年,金利斌生于內蒙古包頭市。少年時期,金利斌的父親身患重病,為了給父親治療,家中的積蓄已經消耗一空。
作為金家唯一的經濟來源,金利斌的母親只能前往工廠打工,生活十分艱辛。如此,幼年的金利斌便無人照看。
萬般無奈之下。母親只能將金利斌放在背簍中,背著他走街串巷,吆喝著賣東西。正是少年時期的貧窮記憶,讓金利斌自小便產生了做生意的想法。
隨著年齡逐漸增長,金利斌具備了勞動能力。為了分擔母親的重任,他中途輟學,前往一家工廠的流水線,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
盡管工廠的工資有限,卻足夠解決一家人的溫飽問題,金利斌對于現狀也十分滿意。
然而不久后,意外不期而至。大環境經濟不景氣,工廠收入逐漸減少,只能選擇裁員。沒有學歷,沒有技術的金利斌,不慎被工廠辭退。
那年,20多歲的金利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自己未來的道路,究竟在何方?
金利斌四處尋找工作,皆以失敗告終。最終,他只能跟隨母親,做著擺地攤的小生意。自此,金利斌的自主創業之路也正式開始。
剛剛從事擺地攤工作時,金利斌吃盡了苦頭。地攤生意原本利潤有限,買家卻始終討價還價,態度惡劣。
與此同時,為了躲避城管的追查,金利斌和母親一直四處奔波,身心俱疲。那時的金利斌也下定決心一定要闖出些名堂,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或許是自小在母親的經商理念下耳濡目染,金利斌初次接觸擺地攤,就有著敏銳的觀察力與經商頭腦。
他擅于觀察周邊事物,也懂得年輕人的喜好。不久后,金利斌就發現了話梅味瓜子的商機。
那時中國交通發展仍然存在較大進步空間,內蒙古作為偏遠地區,幾乎處于與世隔絕的狀態,外界的新奇玩意兒無法第一時間進入。至于話梅味瓜子,市面上并不多見。
金利斌與母親商量后,立刻用自己的全部積蓄,買下了包頭的話梅味道瓜子獨家權。事實證明,金利斌的選擇沒有錯。
短短兩個月后,金利斌就賺到了40多萬元,成為了當地的“萬元戶”。有了啟動資金后,金利斌將投資的目光轉移到了其他領域。他在包頭開了一家糖酒批發部,開始接觸奶制品。
經過市場調研,金利斌發現了隱藏在乳制品市場中的巨大利潤。那時伊利企業在內蒙古嶄露頭角,金利斌再次花費了一定錢財,買下了伊利液態奶的代理權。
后來,伊利企業在中國奶制品行業中迅速發展,勢不可擋。與此同時,金利斌也獲得了可觀的利潤。事業成功的他遇到了自己的愛情,家庭也十分和睦。
就這樣,10年的投資,讓金利斌從一個窮小子搖身一變,成為了擁有兩家批發部、一家超市的“富豪”。
兩次成功的投資,讓金利斌有了極大的自信。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金利斌開始將目標投向更廣闊的市場。
事業巔峰
2002年,金利斌在城里買了房子,同時也將鄉下的房子翻修,成為了鄉親們眼中“有出息”的人物。后來,金利斌投資創辦了包頭市惠龍商貿有限公司,步入企業家的行列。
幾年之后,惠龍商貿公司迅速發展,貿易范圍遍及洗浴、超市、物流、礦石等多個行業。
與此同時,國際會館、天富投資、曲迷奶業等著名的企業,都是惠龍公司旗下的品牌。
2004年,金利斌前往一家洗浴中心。此時他突然意識到,洗浴中心獲利多,資金回籠快,是投資的不二選擇。
然而那時的金利斌并沒有投資洗浴中心的經驗,經過廣泛的市場調研后,他還是決定摸著石頭過河。
不久后,金利斌創辦了惠龍洗浴城,由于缺少足夠的經驗,洗浴城經營慘淡,入不敷出。
金利斌分析問題,猜測或許是洗浴城不夠豪華。不久后,他便花費了大量的金錢,修建了更為豪華的洗浴城。
盡管后來洗浴城有了穩定的客流量,但金利斌有些輕率的決定,卻為他日后的投資失敗埋下了隱患。
進入21世紀,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眾多創業型人才如雨后春筍般競相涌現,金利斌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金利斌深思熟慮后,又創辦了包頭市福禾豆業有限公司,從事食品貿易,而他則擔任董事長一職。
惠龍集團董事長、福和豆業董事長,金利斌兩個輝煌的頭銜,引起了眾人的羨慕。
金利斌執掌整個公司的“生殺大權”,小到食品、大到能源,均有金利斌投資的身影。在集團發展蒸蒸日上的同時,金利斌作為成功人士的代表,經常受邀參加各種晚會。
出現在慈善會議上的他一擲千金,在公眾面前樹立起良好的形象。不久后,金利斌先后獲得了“感動包頭年度人物”等稱號,旗下的企業也成為了內蒙古的百強企業。
惠龍公司最輝煌時市值曾經達到25億,金利斌因此一躍成為包頭市的首富,與此同時,惠龍公司的發展也直接拉動了內蒙古經濟的增長。
一時之間,在包頭乃至內蒙古,金利斌風頭無兩。
在擔任董事長期間,金利斌還進行了跨境投資,然而因為經濟實力有限,金利斌從投資中得到的回報并不多。是以,金利斌便產生了擴大商業版圖,增加融資的想法。
然而惠龍公司的發展已經接近飽和狀態,金利斌想要繼續擴張,只能提高其科技水平,對于金利斌而言,高新技術領域花錢如流水,且十分陌生。
渴望成功的金利斌并未考慮實際狀況,決定直接投資。在此之前,金利斌憑借著慈善家的身份,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
頗有社會地位的他,在包頭市幾乎說一不二,他前往各大銀行貸了一部分錢款。然而這些錢款相對金利斌實際需要的投資而言,依舊是杯水車薪。
金利斌焦急不已,一次意外的機會,他看到了金融市場中的紅利。股票交易所全面飄紅,便意味著公司的巨大收益。
金利斌開始思考,是否可以趁機將惠龍公司發展為上市公司,隨后打開融資渠道?
盡管惠龍公司的實力不可小覷,但想要成為上市公司,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核與漫長的準備。此時的金利斌已經被金錢沖昏了頭腦,試圖走上歪路。
他決定以個人與公司的名義,從民間人士那里籌集貸款,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非法集資。
最初金利斌非法融資的范圍有限,只在內部員工與少部分的社會人員中進行。金利斌承諾,自己每個月將會為他們提供極高的利息。
借貸10萬元以下的債權人,每個月可以得到兩分利,10萬元以上,則可以獲得三分利。這樣的利息,顯然超出了銀行的平均水平。
隨著融資需求的不斷增大,金利斌在后期甚至將利息直接提高到了一角。
鑒于金利斌的威望與能力,眾人紛紛選擇投資,趁此機會,金利斌再次依靠非法得來的資金,讓惠龍公司更上一層樓。
經此一戰,金利斌在投資界的聲譽也大大提高,眾人紛紛稱贊其“本金安全,利息高”。為了獲得更大的利潤,眾人決定將錢投資到金利斌的項目中。
是以,包頭民間,從餐館老板、教師,到公司老板,紛紛選擇為金利斌的項目注資。金利斌的融資對象,幾乎囊括了包頭市各個階層,融資數額從數萬元至上億元之間都有。
這場融資,看似金利斌與債權人均獲得了利潤,實際上游走于法律邊緣之外的兩方人,都陷入了徹底的瘋狂。
部分民眾為了更大的收益,甚至將自己的房產、汽車拿出去抵押,有的人也直接從銀行借款。
依靠經濟實力與社會威望,金利斌一輪融資便可以得到兩個億的收入。2007年,金利斌將籌集來的資金投進惠龍公司,其經濟發展態勢近乎瘋狂。
金利斌作為幕后功臣,也獲得了經濟建設功勛人物的名譽。人們并不知道,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的金利斌早已經負債累累。而惠龍公司,更是千瘡百孔。
英雄遲暮,一片唏噓
金利斌每天都需要向民間債權人支付500萬元的資金,這讓他面臨著極大的壓力。高額的利息,讓企業的獲利逐漸下降……金利斌沉浸在拆東墻補西墻的策略中,已經失去了理智。
從第一輪融資開始,惠龍公司的債務便越來越多。而金利斌的融資進程始終沒有停止,逐漸呈現出一發不可收拾的狀態。
金利斌自覺難以維持下去,便更加瘋狂地擴大借貸范圍,縱使是高利貸資金,他也照收不誤。不久后,金利斌在公司成立了4個融資部,專門向社會公開籌集資金。
惠龍公司的融資過程,也在2008年達到了巔峰狀態。
面對公司越來越大的窟窿,金利斌焦頭爛額。一次,在與朋友閑聊過程中,對方提到:豆類產品是國家重點扶持的企業。
如果金利斌旗下的豆制品公司能夠成為領軍者,便有極大的可能成為上市公司,開始新一輪的融資。
聽到朋友的建議,金利斌陷入了沉思。不久后,已經進入破產邊緣的他決定冒險一試。2008年,金利斌再次籌集到5億的資金,在包頭建立了中國福禾豆業生產基地。
他計劃以此為依托,成為中國豆類食品行業中的領頭羊,真正將公司發展為上市公司。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金利斌向此次的融資對象承諾了更高的利息,從36%到96%不等。
與此同時,金利斌向眾人保證,未來的福禾豆業生產基地,一定會成為豆制品行業中的“伊利”。
這出乎預料的利率與好高騖遠的目標,都讓眾人頗為懷疑。然而抱著富貴險中求的心態,眾人還是選擇將錢借給金利斌,如此,福禾豆業便有了充足的建設資金。
2008年,金利斌命令中國福禾豆業生產基地開工,2009年,廠內相繼有了豆腐、豆漿、豆芽、豆渣4條生產線,對于這家現代化的公司,眾人均信心十足。
遺憾的是,這次的福禾豆業,不僅沒有帶來巨大的收益,反而呈現虧損的狀態。在惠龍公司面臨巨額債務的同時,福禾豆業再次淪陷的消息,讓金利斌陷入了深深的絕望。
金利斌旗下的兩個公司資金越來越緊張,公司運行也不堪重負。
萬般無奈下,金利斌只能暫時將福禾豆業以4000萬的價格抵押給典當行。與此同時,惠龍公司的資金鏈,也搖搖欲墜。
漸漸地,金利斌已經無法按時支付承諾給債權人的利息,債主們反復催促,金利斌無計可施,漸漸陷入了絕望。他四處奔走,終于得到了一家銀行愿意提供貸款的消息。
然而銀行卻提出了條件,第一,將福禾豆業的土地、廠房用作抵押;第二,將7500萬存進銀行。
然而此前金利斌已經將福禾豆業抵押出去,他只能東拼西湊籌集到4000萬,將福禾豆業從典當行贖回,再將其抵押給銀行。
最終,金利斌歷經重重阻礙,終于拿到了5000萬元的貸款。然而這些錢僅僅只停留在公司賬戶上一天的時間,便被前來討債的債主們瓜分。
金利斌十分無奈,只能另尋出路。經過協商,一名香港投資商愿意為金利斌提供5億的資金,前提是獲得福禾豆業20%股份的股份。
然而投資商來到福禾豆業參觀后,便意識到了其中的問題,遂拒絕了金利斌的邀請。如此,金利斌最后一扇求生的大門,徹底被關上。
據相關人員透露,金利斌欠下的14億債務中,1.5億來自銀行的貸款,其余的全部來自民間的非法集資。而身價暴跌的金利斌,顯然沒有償還這些欠款的能力。
走投無路的金利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2011年的晚上,金利斌與司機、保鏢,一起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金利斌的司機回憶,從前不愿飲酒的他,被金利斌灌下了整整一瓶酒。然而嗜酒如命的金利斌,卻沒有喝下一杯。
趁著司機酒醉,金利斌駕駛著自己的奧迪A8,來到了福禾豆業生產基地的大院。他從車上拿下汽油,灑在了周圍,隨后關上車窗,將汽車點燃。
就這樣,金利斌鮮活的生命在熊熊燃燒的火焰中徹底化為灰燼。后來據專家推測,金利斌從點火到死亡,只經歷了不到10秒鐘的時間。
金利斌自焚的消息在第二天傳遍了整個包頭市,眾人大吃一驚,更多的人卻對此表示懷疑。在他們看來,金利斌或許并沒有真正死亡,他只是制造了自殺假象,想要逃脫欠款。
然而警方經過法醫鑒定與DNA比對,確認了死者正是金利斌。
輝煌始,遲暮終。44歲的金利斌,選擇以最慘烈的自焚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人生,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