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官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末,中國央行黃金儲備為6869萬盎司,比上月增加74萬盎司。自去年11月開始,中國央行已連續9個月增持黃金,中國黃金儲備規模由6264萬盎司增至6869萬盎司,累計增持規模達605萬盎司。如按區間均價計算,累計增持總額超800億元。
(資料圖)
從全球范圍來看,增持黃金的遠不止中國,世界各國都在不同程度增持黃金。8月1日,世界黃金協會發布了2023年二季度《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報告顯示,得益于今年上半年各國央行購金量創同期歷史新高,以及黃金投資和金飾消費需求的持續增長,今年上半年全球黃金市場勢頭良好。
根據該報告,今年上半年,全球黃金需求總量達到2460噸,同比增長5%。其中,全球央行購金需求上半年達到創紀錄的387噸;全球金條與金幣需求總量達582噸;金飾需求達到951噸。世界黃金協會表示,很多新興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央行都在踴躍購金。今年上半年,各國央行黃金儲備量創紀錄,這是黃金需求主要上升的一個因素。盡管土耳其因當地特定市場狀況而拋售黃金,但第二季度其官方部門凈購買量為103噸,與各國央行對黃金的潛在積極趨勢一致。
在黃金投資需求方面,中國市場的需求貢獻很明顯。上半年,中國金條和金幣總需求同比增長33%,達到115噸,占到全球金幣金條需求的22%。
盡管已連續多月增持,但我國黃金儲備在外匯儲備占比仍處于較低水平。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數據,截至6月末,美國黃金儲備最多,持有8133.5噸,占其總儲備的68.2%;德國排在第二位,黃金儲備占其總儲備比例為67.4%;意大利、法國、俄羅斯分別排在4至6位,黃金儲備占比分別為64.4%、66.3%、24.6%。我國央行黃金儲備排在第7位,黃金儲備占比僅有3.8%
世界黃金協會資深市場分析師 Louise Street 表示,在過去的一年里,全球央行購金創歷史新高,主導著全球黃金市場。盡管今年二季度此項需求稍有放緩,但這一趨勢仍凸顯了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重要地位;在面對持續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充滿挑戰的經濟環境時,尤為如此。
展望2023年下半年, Louise Street 表示,經濟萎縮的影響可能會給黃金帶來一定的上行助力,進一步強化其作為避險資產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和央行的購金需求將有助于抵消因消費緊縮而導致的金飾消費和科技用金需求的疲軟態勢。
過去一年,金價一度從每盎司1600美元附近飆升至2000美元以上,5月初突破2085美元的歷史新高,隨后出現持續回調,6月底曾跌至1900美元左右。7月份金價震蕩回升,7月底反彈至2000美元左右,但進入8月又開始走低。截至發稿時,倫敦金現貨報1936.69美元/盎司,較5月初的歷史高位跌幅超7%。
西南證券研報認為,黃金上漲周期并未結束。一是因為美聯儲加息進入尾聲,貨幣周期的切換背景下,長端美債實際收益率和美元大周期仍向下;二是在能源轉型、逆全球化及服務業通脹粘性下,長期通脹中樞難以快速回落;三是當前避險情緒頻發,黃金戰略配置地位提升。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程婕
編輯/樊宏偉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