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人羅沙沙
懷揣著藍白色的夢想,2013年羅沙沙從深圳回到湖南省邵陽縣,開始學習邵陽藍印花布印染技術。現在,她又投資建設了藍印花布文創產業園,推動古老的藍印花布融入現代生活。
壓箱底的藍白嫁妝
對于羅沙沙的母親楊彩虹來說,藍印花布是童年里艱苦卻幸福的藍白色記憶。
爺爺去世早,奶奶帶著只有幾歲的她織布、染布、賣布。楊彩虹說:“當時家里有一塊藍印花布的被面,奶奶卻不舍得蓋,漿洗好了,藏在箱底。‘小妹啊,這留著給你當嫁妝。’奶奶說。”這塊被面一直保留至今,成為楊彩虹腦海深處的兒時記憶。
2008年,邵陽藍印花布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邵陽縣廣發英雄帖,吸引企業和個人發展藍印花布產業。在外地事業有成的楊彩虹選擇了回鄉。
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藝術設計專業的羅沙沙,對于這種傳統的印染技術,最初并無特別的興趣。用她的話說,回鄉,主要是因為母親,“母親準備把她的心血都投到藍印花布里,我覺得自己應該出一份力。”
2013年,羅沙沙辭去了深圳的工作回到邵陽縣,拜當地藍印花布技藝傳承人蔣良壽為師。
等待她的,卻是意想不到的困難。
“當時,邵陽藍印花布技藝的傳承人只有個位數,大多超過了60歲。藍印花布實際產量很低,活態傳承面臨巨大的危機。”羅沙沙說,更致命的是,藍印花布的染料——藍靛的制作技藝中,核心的發酵工藝在當地近乎失傳。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