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夏29歲小伙小濤不幸因病離世后,捐獻了自己的心臟、肝臟、腎、眼角膜和遺體,其捐獻的器官讓四位患者重獲新生、捐獻的角膜讓兩位患者重見光明、捐獻的遺體用于醫學教育事業。這是寧夏第4例人體器官成功捐獻。
據悉,3月28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得到一例潛在器官捐獻者信息,在與自治區紅十字會溝通之后,立刻派遣相關專家、協調員趕赴石嘴山市,對患者進行評估。經過評估,患者符合捐獻條件,兩位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詳細向病患家屬說明了國家和自治區的相關政策法規,在家屬知情同意下,按照規定和程序,簽署了各類捐獻文件,并將患者由救護車轉運至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進行器官功能維護。3月29日和3月30日腦死亡評估專家團隊分別對該潛在捐獻者實施了兩次腦死亡評估,均符合腦死亡判定標準,符合中國一類器官捐獻(DBD)的捐獻標準。
按照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分配結果,心臟分配給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一名13歲心臟肌無力患者,肝臟分配給浙江寧波一名53歲肝病患者,腎臟分配給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一名25歲女性和一名31歲男性腎病終末期患者;眼角膜通過自治區眼庫分配系統分配給寧夏的一名9歲兒童和一名53歲眼病患者,以上患者均通過手術移植成功,截止目前,6位患者術后均恢復良好。此外,小濤的遺體捐獻給寧夏醫科大學用做醫學教育事業。
寧夏紅十字會于2015年正式啟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截至目前,寧夏遺體和人體器官(角膜)捐獻志愿登記人數達到22754人;成功實現器官捐獻4例,眼角膜捐獻21例,使53名眼疾患者重見光明;遺體捐獻78例,有力推動了醫學教育事業發展。
“遺體和人體器官(角膜)捐獻事業是推動醫學進步、挽救垂危生命、弘揚博愛奉獻、彰顯社會文明進步的高尚事業,需要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更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和參與。希望更多的愛心人士、愛心機構和組織加入到捐獻事業中來,讓更多的患者得到有效的救助,把‘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傳遞下去!” 寧夏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說。
關鍵詞: 人體器官 醫學教育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