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楚天都市報報道,近日,武漢一網友發文稱,公司領導發布群公告,要求員工下班前將手機電量消耗截圖私發檢查,以防員工上班刷視頻“摸魚”。有律師表示,員工的手機信息屬于個人隱私,公司若不經過本人同意就檢查手機,涉嫌侵犯個人隱私。截至目前,涉事企業尚未有回應。
員工上班時間“摸魚”,也就是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自然會影響工作效率,甚至是耽誤本職工作。如果“摸魚”成為一家公司的風氣,不僅會影響工作效率,也會直接損害公司利益,當然是公司經營管理者所不允許的。但通過下班前檢查員工手機電量的方式來遏制“摸魚”現象,這家公司的做法也并不可取。
其實,這種檢查方式,未必有用,有時候甚至會造成“誤傷”。比如有員工在工作過程中需要不停地與客戶進行溝通交流,需要登錄各種App、網站查詢相關信息,但最終目的卻是為了工作,如果因此被認定為上班“摸魚”,對員工顯然有失公平。而且如網友所說,如果有員工準備兩部手機,和公司“打游擊”,公司怎么辦?
更何況,公司檢查員工手機的行為,還涉嫌侵犯員工個人隱私。手機電量消耗截圖,會顯示手機使用各App的時長,及各時間段的屏幕使用時長,屬于個人私密信息。若公司未征得員工同意就要檢查,涉嫌侵犯員工的隱私。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條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如果真有員工為此和公司較真,公司也可能陷入被動境地。
近年來,為了防止員工上班“摸魚”,一些公司都曾經祭出奇葩招數,不僅最后效果寥寥,還招致外界一致質疑,反倒損害了公司形象。不久前,就有網友爆料,上班時訪問招聘網站投遞簡歷,竟被領導約談并解聘,后來才知道公司在員工電腦上安裝了行為感知系統,它可以分析員工在公司的各種行為,包括離職傾向。
公司通過技術手段監測員工上網行為的做法,顯然也涉嫌違法,這種行為必須被制止。企業倡導一種愛崗敬業的企業文化沒問題,但應當通過制定合乎法律要求的規章制度,予以規范引導。如果公司以“違法”方式制止“犯錯”,顯然走歪了路。
作者/苑廣闊(職員)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