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據平臺數據顯示,近一周以來,在線上咨詢“發熱”癥狀的問診量增長212%。為此,多家互聯網醫藥平臺開設線上“發熱門診”。比如有平臺升級“防疫關愛門診”專區,推出“發熱門診”服務,為用戶提供7×24小時的新冠病毒感染相關的問診咨詢、開具藥方、購買藥品、用藥指導等服務。有的平臺不僅推出了“發熱門診”,還區分了“成人發熱問診”和“兒童發熱問診”。(12月13日《廣州日報》)
平臺推出線上“發熱門診”,可謂應時應景。這些日子,很多醫院的發熱門診出現大排長龍現象,大量發熱患者找不到地方看病,自購藥品服用,又擔心重復用藥導致副作用疊加等風險,真讓人左右為難。互聯網平臺上線“發熱門診”,這種前所未有的做法讓人眼前一亮。假如線上“發熱門診”服務可及,質量也過硬,患者就不用在醫院排長隊尋求服務了,在家上網就能獲得急需的診療服務。
線上“發熱門診”具有諸多優勢。線下發熱門診所提供的診療并不復雜,互聯網診療完全可以勝任。此外,線下發熱門診要遵循傳染病管理規定,醫護人員和患者都有比較嚴格的防護措施。互聯網診療本來就無接觸,醫患之間、患者之間不存在交叉感染風險。互聯網診療平臺正是開設“發熱門診”的理想場所,只要合理有序地運作,不出現其他亂象,線上“發熱門診”就沒有不火的理由。
不僅“發熱門診”如此,整個互聯網診療也可成為防疫的重要力量。疫情期間,互聯網診療得到井噴式發展,正是因為民眾隔離在家,也能通過互聯網獲得診療服務。當前,發熱患者特別需要線上診療,線上“發熱門診”的作用才得到凸顯。其實,諸多慢性病患者以及居家隔離治療的普通患者等,都需要通過互聯網獲得診療服務。民眾對醫療服務的便捷度要求越來越高,老齡化趨勢也需要醫療服務能夠深入到每個家庭,而這些都是互聯網診療所擅長的。
當然,線上“發熱門診”的運作與管理也面臨不少挑戰。線下診療,檢、診、治等環節成為一個整體,相互配合十分緊密,但線上診療三者容易脫節,如何將它們更好地結合在一起,需要不斷探索。線上“發熱門診”既涉及日常診療,還涉及防疫和患者轉運,線上線下、互聯網醫生與防疫人員的配合,也有待完善規則。
疫情讓互聯網診療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如今醫院發熱門診大排長龍等現象,又使線上“發熱門診”大量涌現。這些服務稱得上是疫情倒逼之下的產物,但它們不應僅僅出現在特殊時期,也不應僅僅為疫情防控服務。將互聯網診療的一些好做法加以完善,并將其變成一種日常服務,讓民眾在求醫問藥方面持續獲得便捷,看病難和看病貴現象也將因此得到緩解。(羅志華)
責任編輯:Rex_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