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燒烤“火”了一把的淄博
近日又“火”了
在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
(相關資料圖)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趙家徐姚遺址成功入選
說起趙家徐姚遺址為何能“火”
還待從萬年前的“一把火”說起
2021年在臨淄漢墓挖掘過程中
意外發現了距今萬年的“紅燒土”
隨著發掘的深入
大量的人類遺存被發現
趙家徐姚遺址得以與世人見面
趙家徐姚遺址位于臨淄東部
南距淄河1.2公里
東距后李遺址4.2公里
屬于魯中泰沂山地向魯北沖積平原過渡地帶
遺址距今1.1萬-1.5萬年
遺址其中一處
為距今1.32萬年的保存完整的古人類活動營地
該營地總面積約400平方米
有火塘3處
呈品字形分布
據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
趙家徐姚遺址發掘領隊趙益超介紹
目前可以推斷
這些火塘在當時主要是用炊器煮食物的
類似今天的灶
圍繞火塘發現遺物1000余件
其中就包括陶片
趙益超說
這些陶器在當時已經運用到日常飲食生活中
從出土的陶片中發現
陶器口沿出現了花邊 方唇 圓唇的花樣
據趙益超介紹
當時的制陶技藝水平高超
最顯著的特征是陶片中夾雜著植物的莖稈
陶片均勻
內外壁磨光
從功能和形制上出現炊器和容器的組合
這里出土的石器工具
根據使用痕跡
趙益超及隊員們認為
主要是用來加工動物等食物的工具
出土的陶塑均為泥制陶
塑形比較隨意 抽象
但也有心臟 耳朵 人物形態
展現出當時的人對客觀世界以及自身的認知
這也是目前國內最早的陶塑群
總的來說
趙家徐姚遺址能“火”出圈
不僅源于
遺址發現了人類用火管理景觀的
最早的 直接的考古證據
也源于
遺址出土的陶片
刷新了人們對該階段制陶水平的認知
遺址揭露了
魯北地區最完整的山前沖積扇底層序列
遺址為理解
農業起源過程中的
人類行為 技術選擇 生態位構建等的復雜關系
提供了全新視角
……
可以說
這是華北地區乃至國內舊新石器過渡階段的重大考古發現
出品人:劉健
策劃:錢彤 周紅軍
監制:郝桂堯 萬方
統籌:呂放
執行策劃:袁晗
文案:江昆 陳碩 李嘉欣(實習)
海報設計:耿曉涵
包裝:康薇
鳴謝: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臨淄區委宣傳部、臨淄區委網信辦
新華網新聞中心
新華網山東頻道
聯合出品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