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二環輔路慢行系統優化改造完成,在通行條件“先天不足”路段,為了保障騎行人路權,增添了“自行車優先”標志。從人讓車,到車讓人,自行車道從壓縮到拓寬,二環路正在為市民帶來全新的騎行體驗。
自行車優先,在城市交通迅速發展的長時間內,并非一個廣為認可的主流理念。即便設置了非機動車道,自行車路權也總被機動車嚴重擠壓。汽車越來越多是客觀原因,而主觀原因是因為快節奏成為城市常態,似乎慢速的自行車給快速的汽車讓道理所應當。近年來,無論是城市管理者,還是普通市民,都逐漸意識到城市交通不能一味追求快,給慢交通方式以足夠的空間,等等那些習慣慢交通方式出行的人,不僅是城市發展辯證思維的體現,也是城市環保的象征,更是一個城市溫情的展現。2020年北京市印發《北京市城市慢行交通品質提升工作方案》,確定“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發展理念,首次將“慢行”放在交通發展理念首位。
正如人們在享受風馳電掣的高鐵持續拉近城市距離的同時,還樂見有慢火車駐留在一個個偏遠小站,串聯起城市與鄉村,方便群眾出行。回龍觀至上地的本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開通后,讓市民點贊的,不僅是出行增添了一條捷徑,還有首都能為自行車留出專用路的氣魄和胸懷。
慢行系統給城市交通帶來的正向效應顯而易見,民心工程帶來的舒適指數也會顯著提升。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西延、東拓、南展,其他慢行系統改造也提上議事日程。北京的慢行系統改造,不是舊瓶裝新酒的小打小鬧,而是有能讓市民切實感受到的真材實料。以東二環慢行系統改造為例,除了在機動車和自行車必須混行的路段上加裝了“自行車優先”的標志,非機動車道的路面普遍拓寬到3米以上,車道被取直,還減少了不必要的Z字形彎道。同時在16處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交織區域施劃了黃網禁停區,即使機動車擁堵排隊時也不能占壓非機動車通道停車,確保慢行系統的連續性。
與專用自行車路不同的是,慢行系統機動車也可以走,但是必須注意的是,在有紅色鋪裝的路段上,騎行人的路權優先,汽車到了這兒必須禮讓非機動車。當然,市民叫好的同時,也不無擔憂:機動車不禮讓怎么辦?自行車的優先權被侵犯又該怎么辦?交管部門表示,在面向市民持續開展“慢行優先、綠色守護”理念教育的同時,針對機動車違規特別是占壓非機動車通道黃網禁停區的行為,將依法予以懲處。
改造慢行系統,“禮遇”騎行人,意味著交通發展理念從“以車為本”向“以人為本”轉變。尊重慢行,汽車為自行車讓路,應該成為全社會共識。(記者賈亮)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