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烤煙移栽的關鍵時期,義龍新區積極行動,嚴格按照移栽時間及時組織人力物力規范移栽,在全區迅速掀起了烤煙移栽熱潮。
走進魯屯鎮章磨村的烤煙種植基地,隨處可見煙農們忙碌的身影。他們有的打孔、有的放苗、有的澆水、有的蓋罩,每一個步驟都嚴格按技術要求精心操作,現場呈現出一派繁忙的勞作景象。
務工群眾陳會告訴記者,她因為要在家照顧小孩上學,出不了遠門,只能靠在家附近找點事做貼補家用。
“老板請我們來栽煙,給我們是100塊錢一天,這兩天我天天來,來了三四天了。”陳會一邊干活一邊說。
陳會所在的基地今年計劃種植烤煙面積85畝,自4月11日開始進行煙苗移栽,為了及時完成移栽,每天都有10多名群眾在基地干活,確保將煙苗在最佳節令移栽大地。
“今年我種的這一片總的是在85畝左右,大致在4至5天就移栽結束,今年的煙價提高了,預計每畝應該有4000左右的收入。”煙農歐光榮向記者介紹到。
為了讓煙農保質保量完成烤煙種植任務,煙草公司在烤煙種植過程中全程為煙農提供技術服務與所需農資,并按照統一管理的方式將煙農所需煙苗培育好,移栽時煙農只需要按照45元每畝的價格購買移栽。
“我們片區技術人員主要是在種植過程中對農戶的地塊及各個種植環節進行技術指導,物資的供應也由煙草公司統一采購后供應給農戶,這樣做能有效確保我們烤煙增值增產增量。”魯屯煙葉站技術人員呂正興說。
據了解,今年烤煙價格上調,煙農種植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魯屯鎮烤煙種植面積也在原來的計劃上增加了。
“魯屯鎮烤煙的種植任務是4900畝,但農戶的種植積極性較高,實際的種植面積應該在5000畝,目前正在搶栽搶種,預計在4月25日以前完成種植。”魯屯鎮農服中心負責人伍俊說道。
與此同時,作為烤煙大鎮的雨樟鎮以層層推進技術培訓的方式,督促煙農科學移栽烤煙。
在雨樟鎮交樂村烤煙種植基地里,煙農們忙著打井、放苗、培土、施肥、澆水、蓋罩,田間地頭到處呈現出“保春耕、促移栽”的勞動場景。
煙農張國兵告訴記者,現在種植烤煙幾乎都是使用機械,種植效率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我們今年栽了35畝,我們都是用機器化移栽,基本上最多八至九天就栽結束了。”煙農張國兵。
雨樟煙葉站生產技術員鄒龍進告訴記者,在烤煙種植過程中,每年都會更新種植技術,經過幾年的試驗,“井窖式”移栽方法能有效確保煙苗的存活率,因此,今年雨樟的烤煙全部采用“井窖式”方法進行移栽。
“我們這幾年推廣了井窖式移栽,井窖式移栽的有點不僅能保土保濕,還能防蟲害,能大大提高煙苗的存活率,煙苗存活率它可以達到95%以上。”雨樟煙葉站生產技術員鄒龍進如是說。
為了讓煙農準確掌握“井窖式”移栽的方法和技術要求,雨樟煙葉站將所轄范圍分10個片區,分別派技術人員包保,技術人員全部下沉一線,指導煙農科學移栽。
“我們每年的移栽時都會通過層層召開現場會的形式,現場指導煙農科學移栽、科學管理。”雨樟鎮煙葉站副站長翁先奇說。
據悉,雨樟鎮今年共有煙農399戶,種植面積10852畝,煙葉收成目標100多萬公斤。按照省農業廳二月底基本播完、四月底基本種完的指導政策,雨樟鎮早安排早部署,在3月底便全部完成起壟任務,為煙苗移栽做足準備。
“我們雨樟是一個烤煙大鎮,今年的烤煙種植工作總的來說還是做的比較好的,煙苗長勢也喜人,且雨水比較充足,看來今年完成任務是一點問題都沒得。”雨樟鎮煙葉站副站長翁先奇說。
據悉,今年義龍新區規劃種植面積約3.42萬畝,預計實現煙農種植收入1億元以上,創稅收2800萬元左右。(羅壽歡 秦宏華)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