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時節,涼風習習。走進位于興義市馬嶺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居住區的萬峰小學,寬敞的運動場笑聲歡騰,明亮的教室書聲瑯瑯,寧靜的教學樓鱗次櫛比……所到之處,朝氣蓬勃、充滿生機與活力。
2019年9月,興義市萬峰小學迎來建校正式開學的一批新市民新生,他們均是黔西南州普安縣、晴隆縣和望謨縣的易地扶貧搬遷新市民子女。
“走進這座新學校,這里的教育設施一應俱全,真的感覺太棒了!”從望謨縣搬遷到龍井思源居住區的冉儒品高興地說:“從學校開學至今,學校的管理,課堂教學都非常好,相信孩子在這里一定會健康成長。”
“為解決新市民就業問題,盡量把一些崗位安排給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我們食堂人員、保安、宿管老師大部分都來自新市民。讓家長安心工作,孩子快樂成長,這是我們工作的目標。”該校負責人趙生香也樂呵呵地說。
漫步校園,萬峰小學到處彌漫著濃郁的學習氛圍。精彩的課堂、溫馨的宿舍、營養的午餐、先進的教學設備、優美的校園環境,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最優質的教育。
其實早在2019年7月7日至7月22日,黔西南州新市民學校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全員培訓會在興義舉行,培訓的宗旨就是切實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居住區教師隊伍建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為搬遷新市民的孩子有學上、上好學提供強有力的教育保障。
讓新市民適齡子女“有書讀,讀好書”是新市民學校教師的主要職責。此次培訓,不僅為新市民學校的教師在今后工作中提升了謀劃工作的思路和推進教育事業前進的動力,而且為黔西南州全力書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教育保障后半篇文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不難看出,保障新市民隨遷子女義務教育階段百分之百入學,是助推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真搬實住的重要抓手,以此類推,保障新市民隨遷子女義務教育階段百分之百入學,更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關鍵。
近年來,為保障新市民子女“有學上、能上學、不失學、上好學”,黔西南州“四個持續”齊發力,切實鞏固提升新市民子女入學有保障。
在持續優化教育項目建設,保障新市民子女有學上方面,按照“規劃優先、項目優先、經費優先”原則,相繼規劃“十四五”教育項目學校518所,規劃投資133.1億元,持續優化校點布局。同時,通過新建、改擴建公辦學校、“民轉公”等方式,擴充公辦學位、配齊設施,為全州新市民子女提供入學保障。截至2021年,全州已完成新建、改擴建新市民配套學校85所,已提供學位8.3萬余個,保障所有搬遷新市民子女都能夠順利入學。
在持續用好教育資助政策,保障新市民子女能上學方面,利用金州教育微信公眾號、宣傳欄、家長微信群、發放《資助政策明白卡》等方式,大力宣傳教育資助政策紅利,使資助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此外,嚴格按照國家和省學生資助政策,精準落實新市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確保新市民子女應助盡助,無障礙入學。2021年,共發放家庭經濟困難新市民學生資助資金6424.352萬元,惠及新市民學生93435人(次)。
在持續狠抓控輟保學機制,保障新市民子女不失學方面,全州教育系統與地方政府、公安、法院等部門聯動,形成聯控聯保機制,精準運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疑似輟學預警班主任直報系統”,州、市、縣、鎮(鄉)逐級建立工作臺賬,筑牢“數據鐵籠”,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就學信息進行動態跟蹤,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解決,狠抓新市民子女控輟保學“常態動態清零”。
在持續提升教師專業素質,保障新市民子女上好學方面,以“黔西南州教師專業發展基地學校”為抓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深入開展送教幫扶、校際交流、跨學科交流等教研活動,有效提升新市民學校校(園)長、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養。同時,通過“國培計劃”“東西部協作培訓”實現新市民學校校長、教師培訓全覆蓋。截至2021年,全州共對新市民居住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校長培訓73人、教師培訓6450人。
此外,黔西南州在36個易地扶貧搬遷新市民居住區規劃配建學校174所,采取優質學校對口幫扶、優秀教師送教交流等方式,配足配強學校師資力量;探索創新以100%入學、100%“應助盡助”、100%因材施教、100%感恩教育、100%家庭教育、100%安全教育為抓手的“六個百分之百”有效途徑,為搬遷新市民的孩子有學上、上好學提供了強有力的教育保障。(韋歡)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