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捧乍鎮黃泥堡村搶抓暖春時節,推進養蠶廠房改造,抓緊培育桑樹苗,為今年發展種桑養蠶產業做足準備。
在黃泥堡村的田間地頭,青蔥嫩綠的桑樹苗生長茂盛,在養蠶基地的廠房內,焊接的火花飛濺,工人們正忙著焊接拼裝機械化養蠶設備,為接下來的養蠶做準備。
圖為村干部正在查看桑樹生長情況
黃泥堡村自2020年開始發展種桑養蠶項目,作為村子探索、嘗試發展的新產業,其短、平、快的特點讓人看到了信心,在收獲了不錯的效益后,黃泥堡村決定擴大規模并優化養蠶方式,讓養蠶業真正在黃泥堡的土地上生根發芽,成為群眾增收的金飯碗。
圖為生長茂盛的桑葉
“2020年我們種植了120畝桑葉,從去年開始初步試產,養殖大概收入了十幾萬。今年的桑葉進入了豐產期,如果循環養殖,一個批次大概可以養25張蠶,一個月可以養兩個批次左右,大概可以養6個月,今年的規模就可以達到300多張,從養殖經驗來估算,可以產80到120斤蠶繭,目前繭是30元左右一斤,一張蠶的產值在三千元左右,年產也就可以達到60萬元左右。桑葉豐產之后,廠房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了,我們今年準備擴建900平方左右的廠房,以滿足今年種桑養蠶的需求。”黃泥堡村駐村第一書記張廷倫介紹道。
圖為黃泥堡村的桑田航拍
下一步,黃泥堡村將繼續發揮種桑養蠶產業勞動力需求低、效益高的特性,引領帶動更多群眾參與,進一步盤活閑置房地,不斷探索庭院經濟發展模式,為群眾增收致富,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周光雷 劉仁鈴 王昭睿 王鴻儒)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