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農村派出所警力少、村寨見警難、應急處置調警難、重大活動集中用警難、專業打防難”?
【資料圖】
重塑!
堅持警力跟著警情走。黔西南公安將56個常住人口2萬人以下、年刑事發案10件以下的派出所進行重塑,全面推進全州23個農村中心派出所建設,下沉特警、刑警、交警和機關民警在內的466名警力充實中心派出所,推動全州每一個派出所民警都達到5人以上目標,警力占比達40.11%,實現警力結構更加優化。
“我們當時也有顧慮,擔心派出所整合后,轄區警力減少甚至沒有。”興仁市百德鎮副鎮長張源表示,運行后的中心所不僅增加了幾倍警力,轄區見警率也提高不少。
在興義市萬峰林中心派出所,所長楊勇正在向調研考察的同行們介紹“兩隊一室”運行順暢的關鍵。
“我們改革的關鍵就在于實打實的警力下沉。現在派出所總警力提升至121人,切實保障了情報指揮、執法辦案、社區警務等工作都有專人負責。”他說,中心派出所的改革,讓社區警務做得更扎實、偵查辦案能力更專業、指揮調度水平更強化,警務效能得到穩步提升。
自“中心派出所”改革后,黔西南公安社區民警占比超過了51%。
“我們原來是圍著桌面轉,現在圍著村子轉、圍著群眾轉。”興仁市百德中心派出所社區民警劉守常說起改革后的工作變化,很坦率,尤其是現在,他80%的時間都沉在村子里,對開展社區警務工作更有信心。
興仁市林家寨村街上,林叔正拉著民警的手連連表示感謝。“那天要不是你們,可真就鬧出人命了!”林叔回憶當時因土地界限問題和鄰居爭執不休,正在走訪的社區民警及時介入調解,才有效防止了“民轉刑”“刑轉命”案件的發生。
“和群眾相處的時間多了,話也更管用了,現在他們有事都愿意找我們。”如今的社區民警,已經從群眾眼里的“生面孔”變成了“老熟人”。
據了解,黔西南公安還自主研發“一標三實”社會治理系統,使基礎信息的采集使用率大大提升,推動社區警務工作向縱深發展。(楊紫云)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