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興仁市城北街道海河村萬木蔥蘢,桃滿枝頭;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窗明幾凈;縱橫交錯的道路干凈整潔,路旁姹紫嫣紅,綠草蔭蔭;夜幕下,路燈繁星點點,村民伴隨著悠揚的旋律在廣場上翩翩起舞,幸福的笑容掛在臉龐……這是興仁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與海河村結緣傾力幫扶展現出的美麗鄉村畫卷。
【資料圖】
注重人員經費保障,助力鄉村振興開局起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該局積極響應號召,及時派出事業心強、敢擔當的同志到海河村任第一書記并投入鄉村振興工作。期間,局班子不定期深入幫扶村調研,聽取工作匯報,與村“兩委”共商發展大計,化解困難危機。主動落實駐村幫扶經費、第一書記生活補助、交通補助,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組織選派干部參加健康體檢等,不斷激勵選派干部扎根基層,在鄉村振興中厚植為民情懷,當好“排頭兵”,爭做群眾干事創業的“引路人”,為鄉村振興的征程中開局起步。
注重基層組織建設,助力推動基層組織振興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該局以全面提升農村黨組織組織力、強化黨組織政治功能為重點,引導村“兩委”加強班子建設、強化后備干部隊伍儲備,助力完成換屆選舉,把有擔當、懂市場、會管理的優秀黨員、退役軍人、致富能手選入村“兩委”班子。指導村“兩委”加大“創業能人、技術能人、管理能人”等鄉村人才培養力度,造就一支“有鄉土情懷、熟悉農業、理解農民、熱愛鄉村”和“懂生產、有技術、會經營”的人才隊伍,基層班子整體素質、凝聚力和戰斗力得到增強,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幫扶海河村以來,村黨支部被黔西南州委評為“州級黨組織規范化標準化建設示范點”。
注重村莊基礎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基礎大提升
鄉村要振興,基礎必先行。近年來,該局班子積極深入海河村,指導村“兩委”搶抓海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項目契機,實施好投資430萬元的東西部協作鄉村振興建設項目和公安部投資400萬元的海河紅軍戰斗遺址展示中心建設項目;建成1430余畝高標準農田、海河衛生室、四方地產業路、扒古產業路、東瓜寨、四方地等“一事一議”項目;擴寬海河至水淹壩段長征路,協調資金2萬元安裝紀念廣場路燈8盞;引導村里圍繞紅色文化資源,申報產品加工廠、冷鏈氣調庫、產業路等16個項目入庫。目前,全村建成通組路2.4公里,串戶路12公里,硬化產業路2.7公里,庭院硬化480平方米,路燈安裝227盞。全村水、電、路、寨、訊、房等基礎設施得到了大提升,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注重產業融合發展,助力人民群眾增收致富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近年來,該局助力村“兩委”圍繞紅色文化科學謀劃布局“一村一品”主導產業。以3000畝接桃為基礎,強化種植管護,落實修枝剪葉、病蟲害防治等,不斷提升桃產業品質。在海河、黃土老組引導發展“薏仁米+烤煙”產業經濟帶;建成“大豆套種玉米”846畝;實施生態畜牧養殖和推動林下經濟產業,建成28畝菌種生產基地、“煙薏輪作”烤煙基地2個、玉米-大豆復合種植基地820余畝(其中核心示范區200畝)、海河冬桃種植試驗基地90余畝、血蒿種植試驗基地40余畝,動員群眾發展林下養雞3000羽。通過以村合作社輸出勞動力方式,引導形成“企業+合作社+農戶”利益鏈接機制,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就業增收提供了保障。
注重村莊治理,助力推進鄉村生態振興
引導改水、改路、改廁,綠化庭院、荒坡、道路,清理垃圾、污水、路障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讓鄉村面貌煥然一新。目前,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得到基本完善。以海河組為中心,以公路沿線為重點,開展民居亮化,統籌推進“三小園”建設,對庭院環境進行改造升級,美化房前屋后。引導培育特色生態,保護、修復和改善鄉村生態環境。利用海河戰斗遺址作為州級精品旅游線路,依托四季桃園、千畝桃花、綠色生態食用菌園區、水晶涼粉等特色產業,讓美麗鄉村成為人們旅游觀光和休閑養生養老的生態園。
注重紅色文化引領,助力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引導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先后建成海河紅色文化廣場,海河紅軍戰斗遺址展示中心,配套運動健身器材及休閑設施,推動海河村成為全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倡導村“兩委”把熱心公益事業、擅長吹拉彈唱的村民發展為文化服務隊,利用節假日、周末、農閑開展文體活動,宣講海河紅色故事,開展紅色文藝活動等,為村民提供高質量的精神營養,激發鄉村活力。圍繞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動員修訂《海河村村規民約》,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全村文明新風得到提升。目前,全村群眾依托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群眾吃上了紅色旅游飯,紅色故事深入人心,“紅色”資源已成為該村鄉村振興發展的新引擎,全村紅色文明花開遍地。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