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省加快災后重建”系列第五場新聞發布會,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方國根回答了記者提問,介紹了當前我省脫貧地區群眾受災情況和防止受災群眾“因災返貧致貧”采取的措施情況。
方國根介紹了洪澇災害對我省脫貧地區帶來的損失。據摸排統計,這輪洪澇災害共造成全省26個國定脫貧縣、11個省定脫貧縣、2759個脫貧村、39.09萬建檔立卡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受災。造成全省扶貧項目損毀5215個,涉及資金規模約11.30億元;扶貧車間受損139間,光伏電站受損246座、規模容量45572.19千瓦,農村扶貧道路損毀1393.93千米。災情發生后,我們立即采取行動,核實脫貧地區、脫貧群眾和監測對象受災情況,針對農村群眾因災面臨的“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困難和問題,采取應急措施,從解決群眾的生活困難入手,確保受災群眾不愁吃、不愁穿,有安全干凈的飲水;對房屋坍塌或嚴重損毀的,采取臨時安置的方式,做到危房不住人、住人無危房。通過臨時救助、轉移安置、針對性幫扶等措施,目前全省受災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同時,針對受災情況,因人因戶精準施策幫扶。對因災納入監測對象的,理清幫扶需求,落實好各類政策保障;對于因災無法務工的,積極組織其參加災后重建、疫情防控等公益崗位,并按照有關規定給予適當補助,穩定收入;對于因災遭到損壞的產業項目等,區分輕重緩急,及時謀劃恢復重建,優先安排實施;對于因災農作物受損絕收、養殖業受損的,及時指導補種改種、補欄增養,并享受種子補貼等優惠政策,同時協助保險理賠,幫助生產自救,盡量將損失降到最低。落實好向受災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發放生活補助政策。綜合來看,我省規模性返貧風險總體可控。
方國根指出,根據深入摸底排查情況,下一步,我們將圍繞防止農村群眾因災返貧致貧,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應納盡納,加強動態監測幫扶。梳理制定鞏固期脫貧戶和監測戶享受政策清單,全面動員鄉村干部、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幫扶責任人等基層力量開展政策宣傳和因災返貧致貧排查,靈活把握程序,將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監測,因戶施策,化解返貧致貧風險。
二、加大投入,加快災后重建。加大省級財政銜接資金投入力度,增量資金分配向受災嚴重的地區傾斜。受災脫貧縣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不低于2020年的規模。分配到市縣的防汛救災財力補助資金優先用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盡快恢復水毀項目,對脫貧村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受損的道路、橋涵、供水、校舍、衛生室、黨群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及產業扶貧基地、扶貧車間、光伏扶貧電站等扶貧項目,納入災后重建的重點。
三、因地制宜,深入開展各類幫扶。一是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持續做好控輟保學,優先對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損毀房屋修繕或重建,對停水斷水、水質不達標的采取應急措施和設施搶修。二是加快受損產業恢復,及時指導受災地區生產自救,幫助改種補種、補欄增養,享受相關補助政策,積極開展科技幫扶,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三是支持穩崗就業,強化就業培訓,對因災返鄉的引導其及時返崗就業,支持幫帶企業和扶貧車間優先吸納受災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積極開發排澇清淤、災后重建、疫情防控等公益崗位,優先吸納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參與以工代賑災后重建項目工程建設,幫助受災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拓寬增收渠道。四是優化小額信貸政策,再貸款新增規模向受災嚴重的地區傾斜,加大小額信貸投放力度,對在2023年12月31日前產生的利息,貸款額度在5萬元以下的全額貼息,對因災無法按時償還小額信貸的及時辦理續貸手續。五是強化兜底保障措施,對受災較重的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按程序及時納入農村低保,并統籌落實災害救助、臨時救助等相關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六是擴大“防貧保”覆蓋面,各地政府要對受災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全覆蓋。要求保險業金融機構簡化理賠程序,做到快賠早賠、應賠盡賠。七是開展社會幫扶和消費幫扶,通過捐款捐物、志愿服務、到村到戶幫扶等形式,支援受災脫貧地區災后重建;持續推進扶貧產品進市場、進商超、進學校、進社區、進機關,解決好因災因疫導致農產品“賣難”問題。
方國根強調,我們將進一步壓實責任,堅決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和行業部門堅持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落實屬地責任,確保不出現一戶一人返貧致貧。實行災后重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一月一調度、一月一通報,對存在問題的及時談話提醒。組織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情況后評估,把災后重建情況作為后評估的重要內容,對推進工作不力或出現嚴重問題的,予以約談問責。
責任編
責任編輯:Rex_02